□本报记者柳娜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到一年清明时。在倡导文明祭祀的当下,您选择了怎样的祭扫方式?日前,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发现不少市民摒弃了焚烧香蜡、纸钱的旧俗,改用“鲜花祭扫”“植树祭祀”“网上祭祀”等绿色环保方式祭祀祖先,低碳环保又文明。
3月30日,记者在平凉市龙隐寺公墓采访时看见,前来祭扫的市民手中少了纸钱、鞭炮等传统的祭祀品,取而代之的是一束束鲜花。
“老师离开我们十年了,他生前就喜欢鲜花,年年我们都会给老师带来鲜花。今天我们60多个学生都来了,每人一枝黄菊花,寄托我们的哀思。”前来给老师扫墓的陈志龙说。“现在一些人不烧纸钱了,这样好,没有烟雾缭绕,也没有火灾隐患,这种既干净又文明的祭扫方式更有意义,值得提倡。”给父母扫墓的刘春和认为,随着人们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崇尚文明祭扫、绿色祭扫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
送上一束鲜花,寄托一份哀思,虽距清明节还有几天,但鲜花早已卖得火爆,鲜花祭祀逐渐成为市民首选。记者从几家花店了解到,市场上祭祀用鲜花的形式有手提花篮、手捧花、插花等,价格在20元至300元不等。现在购买鲜花祭祀的以中年人居多,他们普遍感到用鲜花祭祀逝去的亲人,同样可以寄托哀思。
家住崆峒区万安门的刘先生一大家人计划清明节当天到南山公墓祭奠两位葬在那里的亲人。刘先生买了两棵树苗,准备在亲人的陵墓前种下,以寄托他们的哀思。刘先生告诉记者,“我不相信阴间之说,更不相信焚烧成灰的纸钱冥器可以为先人所用,因此想用种树这种形式,代替纸钱和祭品。一个生命逝去,一个生命成长,看到树带着我们的思念和爱,一天天逐渐长大,会觉得更有意义。”
平凉一中94届同学为他们一位早逝的同学在网上建了一个追思馆,清明节前,同学们纷纷前来网站祭扫,留下留言和花儿。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像他们一样,因工作繁忙,路途遥远等原因不能给亲朋扫墓,便开始选择这种低碳环保、文明方便的方式祭奠逝去的亲朋。
记者输入“网上祭奠”和“网络祭祀”等关键词后,就出现了多个以网上纪念馆为主题的网站,其中多数只需要简单地注册后就能够完成网络祭祀了。平凉市民王新宇认为,网络祭祀打破了时空限制,可以让外地人在远方祭祀亲朋,真正做到“低碳清明”。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还是有不少市民不能接受新的祭奠方式,依然选择点香烛、烧纸钱等祭祀方式。在崆峒区南环路,记者看到一个什字路口有好几个烧的黑色纸灰堆。一个市民正在收拾自己烧过纸钱的地方。这位姓张的市民对记者说:“我老家在陕西,年年都回去扫墓,但今年没有时间去了,就在什字路口给亲人烧点纸钱,毕竟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我还是选择烧纸钱。”
“我也选择烧纸钱,虽然只是个心理安慰,但我们还是希望能烧点纸钱给故去的亲人。而且我们都在焚烧后把地方收拾好,这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啊。”在一旁烧纸的市民王先生说。
崆峒区万安门一家纸货店的店主表示,虽然还有不少的市民习惯传统的祭扫方式,但是因观念变化,多数市民只购买数量很少的冥币、蜡烛。“以前大家都是买一百多块钱的祭品,现在一般只买二三十块钱的。”新民路一家销售祭祀用品的商店老板也表示,今年的冥币、香烛等的销量与往年都有所下降。
“如今,文明祭祀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这是一个好的现象。我们应移风易俗,过一个低碳、节俭、绿色环保的清明节,以献一束花、植一棵树、鞠一个躬、宣读一篇祭文等符合生态环保、低碳、节俭的方式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逐步将倚重实物实地祭扫转变到注重‘慎终追远\’的精神传承上来,这样才符合时代的要求。”平凉民俗专家王知三说。
新闻推荐
顾客正在看定制书柜。□本报记者柳静霓文/图“一年之计在于春”,准备装修的人们经过一个冬季的规划和等待,也会选择在春季进行装修。近日,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建材市场看到,各...
平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