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满楼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到不人不鬼的嘴里胡呜啦。这是平凉人对于爱啖板的人或叫“板客”最形象的描述。
啖板,平凉方言,意为撒谎、忽悠人。如:你娃再不要给人啖板了撒,谁不知道你是个板客。再如:他说好给我还钱呢,结果给我啖了一板,到现在还不见人影。
啖dàn,《现代汉语大辞典》的解释为:吃或给人吃:啖饭,啖以肉食。同时包含“拿利益引诱人:啖以私利。”如:啖养(饲养),用饵勾引。依此释义来看,平凉方言中的“啖板”,很有可能是“啖饭”的音误,意思是:这个人老“食言”,不可信或不可靠。
一日,半瓶子与M君坐在某茶社谝干传,他的电话突然响了,对方问:你在哪儿呢?我有事找你。M君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我这会在西安呢,等我过几天回来再说。没想到对方在电话那头哈哈大笑:我都看见你坐在那里谝闲传,还给我啖板说你在西安呢,有意思吗?此君一时脸红脖子粗,知道被拆穿了,只好承认自己在喝茶。
老实说,M君人不错,说爱啖板是冤枉他。正因为人老实不爱啖板,才不会啖板,一张嘴就闹了一个大笑话。
不是半瓶子在这里有意糟蹋平凉人,也不是说平凉人个个都爱啖板,个个都是板客。凡事有因必有果,平凉人之所以创造和发明了“啖板”这个词语,一定是建立在当地社会、人文氛围的基础上。要知道,相对于精明能干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赖瓜子”,平凉人是比较实受木讷的。这也是为啥江浙、四川人能在平凉挣大钱,而平凉人只有眼红的份。
平凉人的性格也一样,张扬的时候很张扬,自卑的时候很自卑。不过据我观察,爱啖板或堪称“板客”的平凉人,大多是身处社会底层或混在中产者行列的失意者。他们张嘴就给人啖板,并非他们天生就缺乏诚信精神,而是现实的无奈逼迫着他和她,为了维护那点可怜又虚伪的自尊,不得不选择啖板来疲于周旋、应付。他们往往给人啖一回板,后面就必须用无数个啖板来圆场。久而久之,就连他们自己也弄不明白,到底是在给人啖板还是在说实话呢?
平凉人爱啖板,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城镇化后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虽然这些新市民勤劳、精明,生存能力和活动能力极强,但由于其成长环境和自身素质所限,越想出人头地,就越感到自卑,越自卑,就越爱啖板,越啖板,就越成了习惯。至于啖板的后果是否严重,是否有损个人形象、口碑和社会信誉度,估计没有几个人在张嘴给人啖板前会认真考虑这些。
可以肯定地说,每个平凉人,不管其社会地位高低,肚里墨水多少,穷人富人,谁也不敢赌咒发誓说:我这辈子从来没有给人啖过板!是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这东西是黑的,但为了个人利益或团体利益,不得不昧心给人啖板说:这是白的。
啖板,已成为我们混在社会,为人处世必用的手段之一。它不分高下,不分善意或恶意,没有界限,没有准则,因时因地,因人因事,有感而发,随口道来。对于别人的啖板,你也许信了,也许不信,也许憎恶,也许理解,也许无所谓。但就像啖板这个词语一样,它自诞生那天起,就注定要和我们厮守一生,相伴相随,甩不掉,撕不烂,赶不走,忘不了。
也许你会说,咱们平凉人要诚信,不要啖板。可我认为,你那是一厢情愿。你有可能做到自己不啖板,但你不能保证别人不给你啖板。人和人之间之所以缺乏信任,少了诚信,就是因为有利益掺和其中。这利益也许是面子、钱财、情感、精神,但它一定是平凉人爱啖板的主因和关键所在。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亮文/图“感谢任师傅、何师傅、张师傅,如果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后果不堪设想。”日前,市民王先生和妻子来到市公交公司,千恩万谢地将一封感谢信送到公交公司领导手...
平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