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道
2016年10月,一位28岁的小伙子在第二十六届中国厨师节暨第二届全国厨师烹饪技艺大比武“华山论剑”总决赛中,凭借娴熟的烹饪技术、精湛刀功绝活,制作的“丝路花雨”养生菜,色彩鲜艳,口味独特,造型美观,深受评委赞誉和好评,获得金奖。他就是崆峒区崆峒镇名厨朱永利。
“中国厨师节”是商务部多年支持的重点国家级展会之一,也是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高规格大型餐饮业活动,被誉为“中国厨师峰会”和“餐饮行业的广交会”。
说起这次获奖,朱永利自己也没想到,他在比赛现场“看到选手的年龄都比自己大,感觉不是很自信。”然而,经过比赛,他却从109名分赛区佼佼者中脱颖而出,获得热菜烹饪金奖。
“掘井九仞,必得其水”。出生于1988年的朱永利,身体健壮,干事干净利落。由于从小热爱烹饪,他15岁时便去山东等地拜师学艺,是国际烹饪艺术大师李保平的入室弟子,颇得真传。刚开始干切配,让朱永利兴奋了一阵,不久他发现和厨师们熟练的刀工相比,自己水平离师傅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为了学好烹饪和雕刻,他经常比别人多练3个小时。他暗中与其他学徒较劲,极大地激发了他不甘落后、勇于挑战的热情,师傅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经常对他的烹饪和雕刻技术进行指点。为了练习手劲和腕力,他从基本功开始练起。每天在砧板前,一站就是十多个小时。学习中他采取“观火、做菜、品味、记载、思索”等五个步骤,把所思所学用笔记下来。他正是凭着这股迎难而上、绝不服输的劲头在短时间练出了一手雕刻手艺,也练就了耐力和定力。
朱永利的聪慧、勤奋和对厨师工作的热爱与倾情投入,赢得了师傅的赞赏。师傅便给他传授了川菜、湘菜、粤菜的加工和制作技艺。通过长期摸索和实践,他掌握了各种菜肴的烹饪技艺。学有所成后,先后受聘于省外各大酒店。期间,他不断进取,敢于创新,不断遍访名师,参加各项比赛,博采众长,刻苦钻研;在烹饪风格上,他注重原汁原味、口味适中、浓淡相宜;在菜品创新上,他推陈出新,摸索开发出了一系列深得人们喜爱的菜式;在菜品造型上,他更是把色、香、味、形、器、养做到了精妙的和谐统一。“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他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
从业14年来,他查阅了上百万字的资料,精研菜谱,整理了5万字的心得笔记,撰写了《厨师表》等文章。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崆峒文化的熏陶,使他从小就表现出一种超人的灵气和悟性。回到家乡后,他精研民族菜和崆峒养生菜及养生宴的烹饪技艺,在带徒传艺上,他恨不得把全部技艺端出来,传授给那些有志于烹饪事业的年轻人。“不以技自骄,不以技自矜,不以技自居。”这是业界对朱永利的评价。他的菜品,把崆峒文化和本土饮食文化相结合,倡导绿色、营养、健康和养生理念,推介宣传道家文化以及养生餐饮。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已晋级高级烹饪师和中国烹饪大师之列,任世界厨皇美食会中国区平凉分会会长、中国名厨委员会甘肃名厨平凉分会秘书长、中国厨师联盟会副会长和平凉神农庄园厨品总监。多次参加全国厨艺大赛,先后获得国际烹饪艺术家“金像奖”和“甘肃餐饮发展先进个人”、“中国平凉十大餐饮人物”荣誉称号。2016年,在首届中国·韩城黄河鲤鱼美食节,作为109位名厨之一,他参与了“百鱼宴”制作。“百鱼宴”经过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认证官、韩城市公证处现场公证,成功申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朱永利功成名就后,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时刻想着如何回报社会,回报家乡人民的养育之恩。为推动平凉餐饮业的繁荣发展,打造美食养生品牌,他利用自己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举办了平凉首届“厨师智慧论坛”联谊活动,150多名厨师和业界人士参加了论坛。近年来他组织召开平凉餐饮业联谊会多次,雕刻以崆峒山全景及境内典故为题材的菜品300多种,举办美食养生20期,培训学员100多名,弟子们带着他的心愿、技术,走向大江南北。朱永利的人生之路,是一条成功之路,创新之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君丽)4月14日,平凉市2017年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面试工作在平凉电大举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狄生奎赴考场巡视。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平凉市启动实施“千名急需紧缺人才引...
平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