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霞文/图
“裸露”小食摊屡禁不止
4月18日早上6时30分,正值上学高峰期。平凉一中校门口,蜂拥而至的学生络绎不绝。校门正前方,各种小吃店一应俱全。与此同时,夹杂在学生中的流动摊贩叫卖的烧烤、菜夹馍也吸引了不少学生前去购买。
随后,记者跟随执法人员来到平凉四中校门口,发现类似的情况在此地尤为严重。校门口百米长的人行道上,被学生团团围住的卖烧饼、烧烤、菜夹馍的流动摊点横七竖八霸占了整个人行道,远处校门上写有“严禁在校园周边摆摊设点”的横幅标语俨然成了摆设。而学生的逗留以及路边随意摆放的电动车、摩托车,使得人行道变得拥堵不堪。
记者注意到,摊点上的食品没有任何防尘、防蝇、消毒等卫生防护措施。餐饮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明,有的甚至一边收钱一边直接用手抓取食品。
面对执法人员的到来,有的摊贩急忙收拾东西准备离开,而一家卖烧烤的摊主完全无视执法人员的存在,依旧忙碌地张罗着生意。见老板无动于衷,执法人员只好对其占道物品进行了依法暂扣。
“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更替快,流动经营摊贩多,多数食品经营户由于无照经营,导致劣质、过期食品频频出现,给学生健康带来诸多隐患。”平凉四中校长李自新说,在食药监管人员大力执法的基础上,学校也经常利用主题班会、法律讲座给学生普及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并对商铺进行劝导。但目前学校也很无奈,因为毕竟不是执法部门,此举并未引起商贩们的重视。
劣质食品吸引孩子令家长忧心
除了小摊贩,校门口一些商铺经营的劣质、“三无”小食品也被列入整治范围,这也是让家长老师头疼的食品安全问题。
当日早上8时左右,崆峒区红旗街小学对面的几家小商店,里里外外摆上了各种零食小吃和各式各样的儿童玩具。许多准备上学的学生,扎堆走进店铺购买饼干、烤肠等零食。“很喜欢吃,我同学也吃,价格不高而且味很香。”一位同学告诉记者说。
学生家长彭丽清说,这些小食品五花八门,价格低廉,大部分包装袋上有生产日期、厂家等信息,看起来什么都很齐全,但仔细查看,很多连固定电话号码都没有,“让孩子吃,我就是不放心。”
“检查发现,学校周边12户小经营户都不同程度存在食品现场无法扫码或扫码与实际商品不符、外包装无厂址、无生产日期,散装食品分装后无产品标识、无合格证,麻辣食品包装袋油渍外溢,酸奶没有按存贮要求冷藏,“五毛食品”、“山寨”食品泛滥。”崆峒区食药监局执法人员杜文斌表示,目前,对这些小经营店的管理陷入无法许可又难以取缔的僵局。
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护墙”
流动摊贩多、取缔难度大,一直是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重难点。近年来,平凉市食药监管、教育和城市执法部门采取与学校建立联系机制,制定“三定”职责,宣传引导和督查整治相结合等方式,在全市中小学校掀起整治校园周边流动摊贩的热潮。仅去年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2591人次,检查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3198户次,食品加工小作坊3181户次,小餐饮、小摊点1709户次,食品流通门店1908户次,签订承诺书、责任书1784份,办理健康证54个,查扣流动摊点17户,责令限期整改58户。
“我们一直很重视学校周边食品安全问题,经常联合城市执法部门对校园周边小摊点进行整治。此次整治活动明确要求取缔学校周边食品无证生产经营单位和流动小餐饮、小食品摊点,规范学校食堂经营秩序,实现学校及周边流动小餐饮、小食品摊点取缔率达100%,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户)持证(照)率达100%,生产经营台账建立率达100%,‘三无\’食品清除率达到100%,过期变质食品清除率达到100%。”市食药监局食品稽查局副局长姜正华说。
据市食药监局食品流通科副科长刘晓光介绍,下一步,食药监局还将拉网检查学校周边区域的学生小饭桌、餐饮店、食品店。重点检查“五毛零食”进货渠道,有无销售“三无”食品和假冒伪劣、有毒有害、过期变质食品,为校园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新闻推荐
为努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培养全市人民“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有效提升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本报从即日起,与平凉市文联、平凉市教育局、平凉市新华书店联合举办“书香...
平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