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秦玉龙
一方水土,养一方文人。长期以来,坚守在平凉本土的作家们,吮吸着秦陇文化、崆峒文化的乳汁,深耕斯地,发掘地域文化,潜心创作,涌现出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作家和作品。其中,一些本土作家的作品颇受平凉读者欢迎,甚至一度出现过“洛阳纸贵”的现象。今年世界读书日,平凉市作家协会、平凉日报社《平凉周刊》联合策划,在今日四版特别推荐10位本土作家作品,以飨读者。
近年来,平凉文学的成就有目共睹,多点开花,在省内乃至全国声名鹊起,这源自于作家们对这片热土的挚爱,发端于他们关注本土社会发展与生存状态的文化自觉,更肇基于这方热土源远流长的文脉传承。平凉历史上的文学创作,可谓大家荟萃、名篇迭出。最著名的历代文人中,首推晋代的皇甫谧,他以《针灸甲乙经》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列。他的《帝王世纪》、《烈女后传》、《高士传》、《玄晏春秋》、《三都赋·序》、《古文尚书》等著作,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经典篇章。还有唐代名相牛僧孺创作的志怪小说集《玄怪录》,成为唐代传奇小说的一座文学高峰。唐末小说家皇甫枚创作的传奇小说《三水小牍》以及《飞烟传》。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创作的《赵浚谷文集》以及他编纂的《平凉府志》,得到了当时和后人的很高评价。
说起当代平凉文学创作的繁荣,自然离不开作家们的自身努力,但也与各级各类文学组织的推动、政府的扶持等各种外力助推有着解不开的渊源。近年来,市文联、作协以及各县区的文联、作协,还有民间文学组织“青鸟文学沙龙”等,不遗余力地开展文学创作、采风、交流、研讨、评选、评论、培训及推广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团结了众多的平凉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凝聚了文化合力,形成了集群优势,擦亮了文学品牌。市文联主办的《崆峒》文学期刊,各县文联创办的文学刊物,在推动本土文学繁荣方面功不可没。
这其中,坚持“文化立报”宗旨的《平凉日报》,不遗余力地关注本土文学发展,为广大作家及文学爱好者提供创作及交流平台,从《泾水》副刊到《平凉周刊》,始终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团结了一大批本土文学创作者,引导大家围绕本土文化和平凉发展来传承文化、展现生活、讴歌文明、引领风尚、服务读者。此外,近年来平凉市组织举办的各类文学采风、散文笔会、诗会、文学研讨会等活动也精彩纷呈,方兴未艾。先后有多名平凉作家、诗人获得了全国、全省文学大奖,展示了平凉作家的创作实力,也激发着更多人的创作热情。
躬耕乡土的平凉本土作家们,承继千古文脉,抒写时代华章,有底气也有灵气,有担当也有作为。市作协特别推荐的有马宇龙、王韶华、独化、车俊、王新荣、董鹏等10位平凉知名本土作家及其作品。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秦玉龙平凉,是一片书香四溢、文脉绵长的热土。4月23日,第22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每年这一天,对为生活四处奔忙的平凉人来说,更像是一个提醒:别忘记读书,别忘记阅读带...
平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