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育良才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见闻
本报记者惠程华 通讯员何小龙
2016年春天,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招生,学院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规模化推进、内涵式发展,全力打造理念先进、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现代高等职业院校。
建设绿色校园 营造一流环境
近日,记者走进平凉职业技术学院,这个学院占地面积500亩,实习基地100亩,总投资10亿元,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可容纳8000名学生学习生活。记者看到,整个校园设计理念新颖,布局科学合理,18个单体建筑,错落有致,校园绿树成荫,营造出人文气息与自然景色和谐交融的良好学习环境。
据学院负责人介绍,学院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采用“学校+工厂+车间+教室+学生”的模式,先后投资1.3亿元,建成1个实习工厂、8个实训中心、160个实验实训室,涵盖8个系42个专业,能够满足各个专业学生的实践实训需求。
传承优秀文化 培育良好品质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先学做人,再学技艺,有教无类,特色发展”的育人理念,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用优秀传统文化夯实学生道德基石;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用红色文化筑牢学生信念高地。着力构建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同时,学院还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并在校内成立了20多个社团,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助推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
掌握先进理念 打造一流队伍
目前,平凉职业技术学院有教职工512人,其中高级职称132人,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79人,硕士研究生88人,“双师型”教师86人,外聘院士2人,兼职教授10人。
学院以“精英引领”为龙头,以“提升工程”为支撑,以“双师素质”为基础,以“借智发展”为补充,以“团队建设”为载体,实现中职向高职的“三转变一跨越”,力争在5年内做到师资队伍由数量合格向结构合格转变,学历合格向水平合格转变,职称合格向能力合格转变,逐步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特色鲜明、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和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
发挥专业优势 凸显职教特色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聚焦提高专业学科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出了“高职引领、中职支撑、超前设置、错位发展、培育重点、弥补盲点、突出优势、聚焦特色”的专业建设总体思路,全力构建“一机两翼八轮驱动”的专业建设框架,涵盖教育类、医学类、财经类、建筑技术类、机电工程类、现代服务类、生物化工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群。
学院坚持“教室即车间,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学徒”理念,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目前学院设有26个专业,在校学生4312名。今年增设学前教育、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电子商务、应用化工技术、畜牧兽医等10个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
拓宽成才渠道 搭建就业平台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秉承“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理念,引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成事业”。先后建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型实习就业基地,与海尔、美的、甘肃建投、民生银行等3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实行订单式培养,保证学生稳定就业。学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立了大学生电商创业孵化基地,成立大学生创业体验先锋团,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引领学生创业实践活动。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是学院的庄严承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外,还可以受益于学院推出的一系列助学政策。
新闻推荐
平凉红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疏水阀厂车工在认真操作5月9日,平凉市红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疏水阀厂车工在认真操作。近年来,该厂注重员工专业技术培养,很多用数控车床无法完成的小批量零件加工任务得到圆...
平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