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到头很少得病,偶尔头痛感冒、闹个肚子,很快就痊愈,107岁高龄了,除了腿脚不太灵便,至今身体硬朗,每天必须两顿小酒,还要高度的,时不时还抽袋旱烟解解馋。昨天,记者赶到城阳流亭洼里社区,对岛城最老的男寿星胡孝尧老人进行了采访。
百岁老人五世同堂
“父亲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我这个老小今年也64岁了。”胡孝尧老人的小儿子胡保珏说,老人年轻时上过私塾,后来一直在家务农,30多岁时,子承父业,到北京做过生意,销售观赏鸟类。1988年,86岁的母亲去世,父亲一直跟他居住。如今,老人已是五世同堂,最小的重玄外孙也已经10岁了,老人身体健康,思路清晰。“坐,坐……”见有客人来,老人一边指指耳朵,一边指向凳子。“老人这是告诉客人,自己耳朵不太灵便,让客人快快坐下。”胡保珏说。
一天三两高度白酒
胡保珏说,老人年轻时特别喜欢喝酒,而且只喝50度以上的高度白酒,一天早、中、晚顿顿要喝酒,年轻时酒量特大,一顿一斤白酒没当回事。现在老人不再像年轻时喝得那么多,可还是每天中午、晚上两顿小酒,每天三两左右的量。低度白酒和啤酒几乎不喝,用老人的话说“没味”。老人这辈子至少喝掉七八吨白酒。
百岁高龄还抽旱烟
“年轻时,父亲烟瘾很大,几乎天天烟不离手,现在年纪大了,考虑到老人的身体,家人不让老人抽太多的烟,可他还时常过过烟瘾。”胡保珏说,107岁了,老人至今还保持年轻时抽烟的习惯,只抽旱烟,一天下来,总要抽四五次旱烟才过瘾,家人给他买来好烟,他就丢在一边,还说家人买的香烟抽起来没劲。抽烟、喝酒是老人每天的 “必修课”,可在吃饭上,从来不计较,吃饭很少,但吃得很均匀,不饿也不太饱就行。
老人喜欢看小说
“父亲年轻时上过私塾,平时喜欢看书,50多岁时经常看小说,《水浒》、《三国》、《岳飞传》等这些历史故事,老人至今烂熟于心。”胡保珏说,老人以前腿脚灵便的时候,经常外出串门,他就喜欢给村民讲历史故事。前几年,老人还经常读书、看报,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眼睛不如从前了,加上读书、看报需要长时间静坐,身体吃不消,这几年才逐渐放下他喜爱的历史小说。
很少生气一切随心
说起老人长寿的秘诀,胡保珏认为,父亲心态好,很少和别人吵架、斗气,干起事情来也很随心。胡保珏的妻子说,刚搬进新楼房时,家里换上大理石客厅,老人总是改不了随地吐痰的习惯。怕惹老人不高兴,家人总是对他笑呵呵的,然后拿抹布擦干净。开始,老人看见有些不太高兴,可慢慢地,老人竟自个改掉了这个习惯。
“现在老人衣食无忧,家人最大的希望就是老人能健康长寿。”胡保珏说。
记者 王涛 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
青岛百岁老人859名
记者了解到,据2010年1月份最新户籍数据统计,目前青岛市共有859名百岁老人,其中男性193人,女性666人;农业户口519人,非农业户口340人。平度市以138名百岁老人位于各区市之首,胶州市则成为全市百岁老人占人口比例最大的区市。
据介绍,目前青岛市的百岁老人每月可领400元补贴,加上每年200元的过节费,每年可领的长寿补贴为5000元。
记者 李晓丽
新闻推荐
早报讯 前天晚上6时许,胶州营海街道办事处周家村内的一个十字路口,一辆竖起翻斗的大货车刮住道路上空的几股电线,将3根电线杆硬生生拉断。事故造成村里500户居民,70栋门头房以及周边六七家企业和附近...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