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还是老的辣,夫妻相处老来辛。同堂含笑看电视,相亲对饮谈古今。你看书报需宁静,我玩电脑无声音……”这些饱含深情的语句出自胶州一位79岁老人之手,是写给他自己和瘫痪老伴的。老人叫况作棠,从10年前开始用诗歌记录和老伴相濡以沫的一生,到目前已写下6000余首共计26万字。最近,老人将这些诗歌发到了青岛新闻网微博上,引来网友关注,他给微博取名“我们俩”。
微博
诗句饱含深情引关注
“有一位胶州老人给老伴写了不少诗,还发在了微博上,这些诗看着就让人感动!”昨天,胶州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这两天她在青岛新闻网青青岛微博上看到,胶州79岁的况作棠老人发上了撰写的诗作,内容除了抒发自己几十年来的经历和感慨外,还有不少是为感恩妻子所写。
根据李女士提示,记者进入老人微博,发在里面的诗歌约有20多首。“缤纷世界让人少,古稀老翁学电脑。大脑衰退记忆差,双手笨拙缺技巧……二零零八第一天,七十六岁诞辰宴。长子夫妇送贺礼,次子携妻寿糕献……”老人写的这些饱含深情的诗句,引来了不少网友关注并跟帖送上祝福。
讲述
“跟着我受了不少委屈”
昨天,记者几经周折联系上了况作棠,老人精神矍铄说话铿锵有力,全然不像79岁。“我们俩结婚都快半个世纪了,这一辈子她跟着我受了不少委屈。”况作棠告诉记者,50多年前,他和老伴同在胶州一所小学当老师,认识后在1955年结婚,当时尽管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日子过得非常幸福。1978年,他辞职下海经商,因为经常在外不能回家,家里重担全部由妻子挑了起来。
况作棠说,开始不懂做生意,在鼓捣一些家用电器生意时,况作棠将积攒了10多年的血汗钱打了水漂。当时两个儿子才刚刚参加工作,用钱的地方也很多,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但老伴始终没有抱怨,只是默默地在背后支持他。为了多赚钱,老伴还利用晚上空闲之余糊信封,时间长了,手上磨出一片片的血泡。老伴赚来的辛苦钱再加上工资,除了留下一点作生活费外,其余全部给了况作棠。后来,老伴因劳累过度,患上了脊椎疼痛。
不幸
椎骨肿瘤害得老伴瘫痪
就这样,在老伴支持下,况作棠的生意慢慢有了起色,日子也逐步好了起来。两个儿子成家立业后,看着子孙满堂,开始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两人,却没料到年轻时 “潜伏”的病痛悄然来临。10年前,况作棠的老伴因为脊椎疼痛晕倒在地。到医院检查后况作棠被告知,老伴脊椎疼痛的毛病由于长时间没有得到治疗,已经形成椎骨肿瘤,即便是切除也有可能造成下肢瘫痪。尽管后来手术非常成功,但老伴最终也没能站起来。
做饭、洗衣服、买菜……老伴瘫痪后,况作棠让家里家外的琐事忙得团团转,通过这些家庭琐事,也让他感受到老伴这些年的不易。从老伴做完手术开始,两个儿子就提出找个保姆替他照顾母亲,但况作棠不放心,始终没同意, “她这是为了我们这个家累坏的,也应该让我好好照顾她了。”况作棠说。
写诗
回顾两人“不平凡”人生
“我年轻时就喜欢文学,这10年,正好给了我一个创作的机会。”况作棠告诉记者,在照顾老伴之余,他重新拾起了年轻时的爱好,提笔进行创作。每天下午2时到4时,他都和老伴坐在客厅桌子旁,一起回忆经历的事情,并浓缩成诗。每完成一首新作品,况作棠便念给老伴听,如果老伴不满意,他会继续修改,直到老伴满意为止。
在这10年中,为了方便创作,况作棠还学会了使用电脑。10年里,况作棠以和老伴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写出了6000余首诗。“我不仅想把诗发到网络上,我还想出本诗集保留下来。”况作棠告诉记者,尽管现在上了年纪,但身体还算不错,今后会继续写下去。
记者 牟成梓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早报讯 10多米长的龙风筝、圆圆胖胖没有一根骨架的章鱼风筝、6只高速并飞且啸声阵阵的特技风筝、用鱼竿甩出的鱼竿风筝……昨天,2011第十四届青岛国际风筝节在胶州市铺集镇澄月湖广场开幕,广场上被...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