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胶州新闻 > 正文

土坯房里的村民“洗脚上楼”,土坯房里的村民“洗脚上楼”

来源:青岛早报 2011-12-27 06:16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走进营海(上篇)

缘起

冬至那一天,营海街道北赵村村民56岁的苏秀娥,给潍坊农村的老姑打电话问好,并再次发出邀请,“老姑,你身体咋样了,感冒好了没有?我们楼里已经开始通暖气了,家里暖和和的,要不你到俺新房里住一段时间吧。”

姑侄两人的唠嗑,很快聚焦到入住不久的新楼房上。这两年,苏秀娥和全村144户村民一样,搬离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土坯房,“洗脚上楼”,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还享受着村里发放的各种福利。发生在苏秀娥家和北赵村的变化,是营海街道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和样本。本报记者 阎晋阳

牟成梓通讯员 刘振华

张顺 王辉

摄影报道

◆探访

幸福:土坯房换回新楼房

走进胶州市营海镇北赵村新村,最显眼的是村东面8栋6层的楼房。楼房所在的小区,地面全部硬化,楼前楼后是大树、草地,健身广场飘来孩子老人的笑声。如果非要说跟城里的小区有什么区别,就是这里的天空更蓝、空气更新鲜,而且小区住户全是世代为邻的村民。

尽管室外寒气逼人,但走进村民苏秀娥的家,记者很快感到暖意,苏秀娥和丈夫在家里只穿着保暖内衣。“每家每户都通双气了,楼顶还统一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家里再也不用点炉子、烧火炕了。”好客的苏秀娥当起了“讲解员”。记者打量着这套装修一新的房子,房间地面上铺着瓷砖,卫生间、卧室、厨房、客厅一间不少,液晶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住了半辈子的平房老屋,没想到俺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住上楼房。”苏秀娥告诉记者, 2007年,街道上开始统一规划,并提出 “宅基地换楼房”的说法。她虽然不明白新名词、大道理,但家人算算账,确实合算:原先他们家在村里有6间平房,一下换回3套新楼房,两套超过90平米的套二房和一套110平米的套三房。苏秀娥有两个孩子,33岁的大女儿已经结婚,24岁的儿子也已大学毕业,准备到青岛市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上班。苏秀娥和老伴已经商量好了,老两口留一套房子自己住,另外的两套房儿子和女儿一人一套。

2009年,作为第一批回迁居民,苏秀娥住进了新楼房。去年,村里剩余的85户村民也先后 “洗脚上楼”。“高兴是高兴,就是一开始住不习惯,尤其上厕所,更觉得不得劲,每次我和我丈夫都跑到楼下公共厕所去,哈哈……”苏秀娥笑着跟记者聊起自己的“楼房生活”,颇有点忆苦思甜的味道。

追忆:下雨天全村变泥塘

“为啥大家都愿意换房,每个人心里都有本账。比一比,就知道现在的日子多好啊。”说起以前的生活,苏秀娥和家人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苏秀娥和丈夫结婚已有30多年了,以前村里没有水泥路,村民们大部分都住着土坯房,条件好一些的,也就是用石头加土垒成的“石头房”。以前每当从邻居家的“石头房”经过,她都感觉羡慕,对邻居感叹说:“我什么时候能住上你们这样的石头房子啊,没想到现在住上了楼房,那会儿可是想都不敢想。”

“那时农村什么样?出门一脚泥,一下雨,全村就变成了大泥塘子。家家户户都养着牲口,还把牲口拴在门外,大街就成了牲口吃喝拉撒的‘牲口圈\’,到了夏天,站在村口都能闻到牲口味。一场雨后,大街上泥汤伴着牲口的粪便,蚊子苍蝇一大片,简直没法走。”苏秀娥说,她和丈夫结婚之初,由于丈夫家里人口多,两人婚后就住着两间土坯房。房子建成很多年了,屋顶和墙壁上出现了很多裂缝,一到下雨天家里就成了“水帘洞”。大女儿出生时,每到连阴天,她就只能将孩子送回娘家躲雨。“不光是我们家,那时村民们的情况都差不多。住进楼两年了,现在大家唠嗑常说,以前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苏秀娥感叹道。

◆幕后

俺们的福利让外村人眼红

农民“洗脚上楼”,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了,但住进拿着土地换来的房子,这些人将来的生活如何保障?这个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在北赵村有了让人放心的答案。

“村里给我们考虑得很全,房子是现房,直接就可以搬进来住,而且俺们村的福利让很多外村人眼红。”苏秀娥告诉记者,去年,他们村里的144户村民全部搬进了新居,平均每家每户都分到至少两套房子。为了让村民们将来的生活更有保障,村里还将全部的村民都纳入养老医疗保障体系,享受到城里人“待遇”。

北赵村男性18岁至59周岁、女性18岁至54周岁,不到退休年龄的,由村里出钱,按照每人5万元标准全部办理养老保险,村民们到了退休年龄每月平均能领到470元的退休金。另外,男性60周岁至74周岁、女性55周岁至74周岁的老人,村里还一次性拿出10余万元,为这些老人缴足了15年投保金,让这些老人老有所依。村里还出资给每户村民投保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困难家庭每年都能领到救助金。

“现在大女儿已经结婚,小儿子也已就业,村里还给我们这些老人交上了保险,还发面粉和大米,村里医疗和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现在我光等着享福就行了。”苏秀娥对记者说,村民没了耕地,村里鼓励村民自谋职业,对想创业的村民,村里还会出钱奖励。村里每季度给每名村民发放一袋面粉、10斤大米,全年发20斤花生油,逢年过节还补贴价值100元的海产品等物品,而且无论谁家孩子考入大学本科或专科,村里还分别给予3000元和1500元的奖励。

新闻推荐

九千亿打造九百重点项目,九千亿打造九百重点项目

物价、交通、教育、医疗……民生问题已经成为衡量一座城市幸福水平的最主要标杆。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在过去的“十一五”期间,青岛市完成社会民生重点项目54个,总投资439.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18亿元...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土坯房里的村民“洗脚上楼”,土坯房里的村民“洗脚上楼”)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