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胶州新闻 > 正文

“抗旱麦”不用浇水也高产,“抗旱麦”不用浇水也高产

来源:青岛早报 2012-02-23 06:02   https://www.yybnet.net/

早报讯 农民靠天吃饭,最怕自然灾害。山东省是小麦种植大省,去年,一场罕见的春旱让广大农民至今记忆犹新。而青岛农业大学的林琪教授和他的科研组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在抗旱和增产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给小麦种植户带来了福音。林琪教授也因此被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受到国务院的表彰。昨天,记者采访了林琪教授并请他介绍“神奇小麦”。

旱地小麦拖“后腿”

林琪教授是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的院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旱作节水和粮食作物高产栽培理论技术、及旱地作物育种研究工作。“其实,这个课题已经是一个多年研究的老课题了。”林教授说,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小麦的最高亩产不超过500公斤,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20多年,旱地小麦更是严重拖了小麦增产的“后腿”。

小麦研究困难重重

90年代中期,林教授和他的科研组开始小麦新品种的研究。“刚开始,陆续培育出几个新品种,但受各种局限性的影响,仍旧没有在高产品种上获得突破。”说起科研过程,林教授感慨地说,新品种的培育首先要选择抗旱和高产小麦的父母本,进行分子育种,将父母本的优良基因固定下来,形成新的基因组成。

林教授说,科研组每年都要进行300个到500个杂交组合,而能留下来的新品种每年也不过六七个,有时甚至忙了一年也没有留下好的品种,留下的新品种还要继续组合淘汰。

抗旱小麦全省推广

经过10多年的精心筛选,2007年和2009年,林教授分别主持选育出了具有分蘖成穗率高、节水耐旱、抗寒、品质优良、高产稳产等特点的旱地小麦新品种“青麦6号”和“青麦7号”。这两个品种经历了2008年大旱和2010年以来的秋冬春三季连旱的考验,在一水不浇的旱地,同比增产10%以上。其中,2008年,“青麦6号”在胶州创出了旱地小麦小面积亩产过700公斤的我国旱地小麦高产纪录。截止到2011年,“青麦6号”在山东境内累计示范和推广近2000万亩。

“预计明后年,‘青麦7号’也将在全省全面推广。”林教授说,值得提醒的是,“青麦6号”和“青麦7号”两个品种培育的方向不同,前者适合在旱地种植,并不适于在水浇地种植,而后者则两种地都适合种植,农户在选择种子品种时,要根据田地的情况进行,不能只看种子。 (记者 王涛 康晓欢 摄影报道)

关键词:抗旱

干旱山地也能保产

新品种小麦有何神奇性呢?林教授以 “青麦6号”为例进行了说明。“青麦6号”叶片短小,叶片厚,有蜡质层,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科研组曾在淄博、临沂等地做过试验,那里多是山区,土壤保水性差,平时小麦亩产只有100多公斤。去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该地区普通品种近乎绝产,就在这种情况下,“青麦6号”的亩产仍达到200公斤以上,在当地成为奇迹。

关键词:高产

亩产突破700公斤

经过几年的试种,“青麦6号”的亩均产量都在600公斤左右,而青岛市小麦的亩均产量在400公斤左右。2008年,科研组在胶州市胶东镇和莱阳市冯格庄镇试种,最终经省农业厅组织专家测产亩产高达700公斤。

新闻推荐

双岭古墓惊现盗墓贼,双岭古墓惊现盗墓贼

早报讯 “我们发现古墓又被人挖开了一个大洞,真希望古墓别再被盗墓者打扰了。”昨天,家住胶州九龙镇双岭村多名村民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他们发现村前“双岭古墓”其中一座古墓墓顶上又出现了一个...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抗旱麦”不用浇水也高产,“抗旱麦”不用浇水也高产)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