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清代著名学者张谦宜的一生颇为传奇,身为雍正皇帝的师傅,却一直不肯为官,晚年隐于胶南一小山村,潜心研究学问,平生著书很多,有诗选被纪晓岚收入《四库存目》。记者昨天了解到,近日,张谦宜墓被列为胶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文物部门表示,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古墓,将不对外透露它的具体位置。
孝儿守墓直至终老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胶南市张家楼镇一山脚下看到,这里空气清新,泉水叮咚,虫鸣鸟叫,颇似世外桃源。张谦宜墓立于一处空旷的田野里,周围都是庄稼,墓周围植有20余株松柏,墓上长满了青草。“张谦宜是我们的先人,现在我们这里姓张的有百余户,都是他的后人,逢年过节的,我们都会来祭祀他。”住在山脚下的村民老张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在张谦宜墓东面,还有一座“个头”小一点的坟墓。“那座墓是张谦宜儿子的,张谦宜去世后,他住在这里为父守孝,直到死去,也没离开过这个小山村,他临终的时候特意要求将自己葬在父亲的墓地旁边,永远陪伴父亲。”老张告诉记者。
被康熙封为“山东学究”
据村民介绍,村里至今流传着很多关于张谦宜的故事。张谦宜出生于书香之家,天分极高,少年时代便以诗歌成名。晚年考中进士,做过康熙四皇子胤禛的老师,本可以做官,但因痴迷于学问,故闭门潜心著书。为此,康熙赐其“山东学究”匾额。
在老家的张谦宜生活自由自在,度过了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康熙死后,雍正登基,忽然想起了自己的恩师张谦宜。
据记载,当年张谦宜教四阿哥胤禛时,有一次胤禛读书不用功,张谦宜不客气地罚他跪砖顶碗。此事被康熙皇帝知道了,龙颜大怒,说了一句狠话:“我儿子学也当得天子,不学亦当得天子!”可是这位“山东学究”根本不买账,反驳道:“学为尧舜之君,不学为纣桀之君!”康熙不得不承认这个老学究说的有道理,只好悻悻做罢。
雍正下诏让老师进京做官,也好享几年荣华富贵。远在老家的张谦宜听到雍正召他入京,吓得心惊肉跳,还以为是自己当年对他要求太严格,现在学生当了皇帝要治老师的罪,便在当天夜里吞金自尽了。
诗集被收入《四库存目》
“张谦宜名张庄,字谦宜,他的老家就在胶南市张家楼镇,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被清翰林宋弼称为‘胶州三大文人之一\’(当时的胶州地区包括现在的胶州市和胶南市),他的《斋诗抄》被收入《四库存目》。”胶南市博物馆文物专家介绍说,张谦宜还是一位方志学家和传记作家。一生撰写了大量的方志、谱牒、传记,为研究明清山东地方史,特别是研究胶州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目前国内有不少学者在专门研究张谦宜的学问,张谦宜墓虽经几次挖掘,但终被保存下来,这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为研究谦宜文化和清代的风俗人情提供了实物,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决定将它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今后将加大保护力度。”胶南市博物馆文物专家告诉记者。 (记者 赵玉勋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福彩双色球吸引彩友最大之处不仅在于经常有亿元的奖池,还在于有超值二等奖的魅力所在,进入8月份,岛城“双色球”大奖小奖不断,让人们在这个火热的季节感受到 “双色球”的火热。8月21日,“双色球”第2...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