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双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在胶东卫生院临床工作6年。
近来,因感冒发烧来卫生院看病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忙碌了一个早晨,透过窗户望着冬日温暖的阳光,才发觉不知不觉中又过了一年。2013年是我的“而立之年”,这一年,我的关键词是“成长”,我与卫生院共成长。
胶东卫生院服务全处7.3万人,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实际,卫生院投资1450万元完善了门诊楼、病房楼及综合办公楼等设施,全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整洁、明亮的门诊楼治疗室里,一对年轻的夫妻正带着孩子打点滴,父亲紧紧地搂着孩子,母亲温柔地抚着孩子的额头,不断试着孩子的体温;孝敬的女儿伴着年迈的母亲,一勺勺舀起热乎的稀饭,一口口地喂给老人吃……工作在这里,我感到自己时刻都被爱的氛围包围着。这种感觉也激励我更好地治病救人,为患者解除痛苦。
有一次,我在住院楼发现一位老人正因缴不起住院费而暗自叹气。忙上前安慰道,“大爷,您不用担心,我们现在都是‘先诊疗、后付费\’,您就安心住院吧!费用的事我们慢慢解决。”简短的话语让老人如释重负。为进一步改进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服务效率,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卫生院自2012年6月1日起开始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诊疗服务模式,当月住院费由卫生院垫付,待月底经市新合办审核后再将资金拨付卫生院,通过新农合报销后,个人缴纳金额就很有限了。家住胶东街道办事处后店口村84岁的张希秀老人不幸罹患脑梗塞,通过“先诊疗、后付费”这一服务模式,老人从来院时需要鼻饲、吸痰、吸氧到现在只需家人喂饭,治疗效果十分明显。以张大爷11月的住院费为例,张大爷11月住院费为3109.2元,报销后仅需自己缴纳868.98元。
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天职。2013年春天的一个深夜,我和两名同事出诊归来,途径海尔大道时,职业的敏感让我们发现了昏迷路边的一个人。实施现场急救后,我们紧急将他送往医院。为了让他得到更好的照顾,我们找到手机与他妻子取得联系,但因为当时正值深夜,他妻子不相信我们的话,挂断了电话。我们再一次拨通电话,经反复劝说,他的妻子终于答应到医院探视。确认真相后,他的妻子于凌晨时分打来电话表达了深深的歉意。此时我们才知道那个昏迷的人叫陈德明,家住铺集镇陈家村。几天后,痊愈后的陈德明带着妻子和5个月大的儿子拿着锦旗和鲜花找到院领导,再次表达了感情之情。其实,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职责,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陈旧破烂不再见,今非昔比换新颜,百姓健康放心上,专家支农到医院,解决看病难和贵,免费体检惠四方!”在市卫生局举办的“魅力三里河·尚德胶州之夏”广场文艺周周演活动中,我和同事们用一首诙谐幽默的《三句半》表现了胶东卫生院一年来的变化发展。作为一名基层医护工作者,我将和我的同事们一如继往地用真情呵护乡亲健康,为群众的健康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王晓双 讲述 刘洁 曹薇 整理)
新闻推荐
关于胶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列席人员范围的决定 (2014年1月2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通过)
...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