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在胶州大地上,1507名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革命先烈的功绩名垂青史。
历史长河奔流,胶州大地深沉记下了一个个烈士的名字:纪子瑞、姜谔生、王石民……他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
往事悠悠,岁月峥嵘。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市共有1507名革命烈士为了人民翻身解放,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革命先烈的功绩震古励今,英名永垂青史。
为了纪念永恒的历史和不朽的先烈,我市于1955年10月1日建成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市区中心地带,与胶州公园相邻,总占地面积29900平方米,园内绿树成荫,芳草萋萋,鲜花绽放。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建有古朴的纪念凉亭,中央的圆形广场上巍然耸立着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上的“气壮山河”四个大字苍劲而隽永。位于正北方的纪念堂,建筑面积910平方米,气势恢弘,庄严肃穆。在纪念馆的北侧环绕着2500平方米的半圆扇形烈士墓地,东侧为1500平方米的散葬回迁烈士墓区。西侧草坪上的飞机和战舰模型,使人想起硝烟弥漫、枪炮轰鸣的战场和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
园区中央的烈士纪念馆内共陈列着2259位革命烈士的英名、英雄事迹及革命文物。陵园内安葬着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英勇献身的1170位烈士遗骸(有名烈士534名、无名烈士636名)。著名烈士有曾担任过山东省委委员的纪子瑞烈士,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柴世荣烈士,胶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姜谔生烈士,中共胶县县委组织部部长、社会部部长戚耕民烈士,中共胶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王石民烈士,为抢救国家财产而英勇献身的严力宾烈士等。纪念馆内还存有先烈遗照、“胶济铁路大罢工”、“生产自救”等珍贵原始资料照片、图片300余幅,革命先烈曾使用过的刀、枪、子弹、手稿等革命文物2000余件,包括“胶县第一个党支部”、“胶县互济会”旧址在内的6个模拟场景,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整个纪念馆展厅内文图并茂,内容丰富,资料详实,真实地反映了胶州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和丰功伟绩,是胶州市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近半个世纪以来,烈士陵园充分发挥“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作用,不断深化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每年的清明节、“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全市广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在悼念广场,面向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举行入队、入团、入党等各种主题活动。每年接待瞻仰悼念革命烈士的社会各界群众4万多人次,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市革命烈士陵园所承载着的便是这历史的见证和那不朽生命的价值,而园内一草一木的培植、一砖一瓦的添加,更显现出我市人民群众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情缅怀。
自2009年以来,市民政局还全面实施散葬烈士墓迁移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共投入资金60余万元,
405座散葬烈士墓经遗属同意,2012年5月,顺利迁入胶州市烈士陵园集中安葬,统一管理,散葬多年的烈士集中回到了烈士陵园这个“家”,对褒扬先烈、教育后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我市还积极做好烈属的优抚工作,按月足额把抚恤金发放到烈属手中,并做好烈属的精神抚慰工作,定期安排工作人员登门走访了解情况。每年“八一”建军节、春节对烈属进行走访慰问。今年烈士纪念日到来前夕,我市还专门对部分烈属代表进行了走访。
(马军)
新闻推荐
...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