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王德庆,56岁,铺集镇张家屯小学教师,从教36年来,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德育先进工作者、胶州市优秀教师、胶州市教学能手、胶州市优秀班主任、铺集镇首届德孝明星、铺集镇十大突出贡献人物,2014年又被评为“最美胶州人”。
每天至少提前20分钟到学校,先把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再摆放好学校当天的教师签到记录表,然后到教室看一看学生,检查学生作业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起王德庆老师,铺集镇张家屯小学的老师们了如指掌,因为他的这些习惯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
王德庆1978年4月参加小学教育工作,如今年过半百的他,还一直坚守在村级小学教学一线上。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王德庆信奉的教育真谛。
一次,值班时,他发现一个孩子独自坐在操场角落里掉眼泪,经了解得知,孩子名叫孙宏宇,是一年级刚入校的一名孤儿,父母车祸去世后由外祖父外祖母抚养。小宏宇性格孤独,不爱交流,对学习有厌倦情绪,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宏宇谈心,给买学习用品。值班时,王德庆便给小宏宇也佩戴上执勤标志,带领他一起值班,培养他的自信,让他感受老师的关怀和温暖。王德庆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孙宏宇领到办公室,教他学电脑打字、绘图等。经过一学期热情的帮助与辅导,孙宏宇有了较大的转变,学期结束时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和“进步之星”。
看到孩子的巨大变化,孙宏宇的外祖父单俊良老人很感激,他说:“没有王老师,就没有孩子的变化!”
王德庆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等对学生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对特殊家庭的孩子进行帮助;有外出学习和听课等机会,总是自费为学生及家长买回学习用书,无偿送给学生和家长学习。
王德庆说:“一名教师如果没有爱心,就不会有耐心、不会有信心、不会有恒心,你的学术水平再高,也没有用武之地,因为你驾驭不了学生,他们的心不会靠近你。”
学习写作永无止境
“逄家沟锄地,上午超应下午累。以前听到这个典故就当传说,今天居然在课本上看到了。”青岛市教育局王言吉老师说。
2008年,王德庆负责编写张家屯小学校本课程,为了搜集第一手材料,他到有关村庄、名胜古迹等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取证拍照等,经过努力,终于把《西南乡文化》教材编写成册,并作为学校的校本教材。此教材被山东省教学研究室评为三等奖,有关文章被刊登在《胶州教育》、《金胶州》报纸、《胶州文史资料》等报刊中,得到群众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王德庆喜欢读书学习,经常写稿件对教育进行宣传报道,他的《一份牵挂无法放下》发表在《中国环境报》上,《小学办起阅报栏》发表在《农村大众》,还在《青岛日报》上发表文章3篇,在《金胶州》报上发表获奖征文4篇,发表宣传稿件百余篇。
师生身边的好榜样
从自制小黑板到多媒体教学,30年来,王德庆不断学习充电,紧跟改革步伐,始终是张家屯小学“最受欢迎的人”——学生很愿意听王老师讲课,任课教师也都愿意跟他教一个班,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镇前茅。
刘金花老师在教学日记中写到:“我们学校的王德庆老师,年过半百,两鬓花白,仍战斗在教学第一线,课前他总是认真地写好小黑板,一丝不苟,他备好每一堂课,作为年纪比较大的老教师,从来不以年长自居,为了赶上时代的步伐,经常学习电脑知识,以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他经常向我们年轻教师学习,一次他拿着小本子,边问我边记录的情景”。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王德庆的人生格言。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业,他专业、职业更敬业。为了教育事业的春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今,王德庆的年龄已经可以退居二线,可他舍不得离开校园,更舍不得离开可爱的孩子们。转眼几十年,桃李遍天下,青丝变白发,在乡村教室的三尺讲台上,他放飞着一个个孩子的梦想,在一个又一个春天播种新的希望!
(孙媚 张国伟)
新闻推荐
...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