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福刚
近日,从青岛市卫计委传来消息,我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唯一区市医院被青岛市推荐评选“山东省妇幼保健工作先进集体”。
近几年以来,市妇幼保健院强化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大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出公益性和内涵建设,创新落实“1233”工作思路,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各项妇幼指标走在青岛市乃至全省前列,在省、青岛、胶州的各项检查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也使全市妇幼保健工作达到“青岛第一,全省一流,全国先进”水平。2012年,该院通过国家人口计生委、全国妇联、中华医学会组织的评审,在青岛市12区市中唯一荣获“全国PAC优质服务示范医院”。之后,连续两年被评为“青岛市妇幼保健工作先进集体”,青岛计生科技工作现场会和妇幼保健工作现场会也在该院先后举办。今年,青岛市妇幼保健院(所)长工作会议在该院召开,这是青岛卫计委新成立后的第一个工作现场会,青岛有关领导充分肯定了我市的妇幼保健工作成绩和经验。在今年全市第二季度万人电话回访满意度调查中,该院取得了服务态度、收费价格、导医服务、大型检查、便民服务等9个满意度100%的优异成绩,“妇幼保健院,值得一生信赖的地方”的优质服务品牌得到社会群众广泛认可。
1
宏观目标向前看以创新的思路引领方向
观念变了才能创新思路,思路正了才会推动发展,这是顺应客观规律的起承转合。该院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提炼、升华,确立了“1233”工作思路,即一个总目标:以全面落实《母婴保健法》和《人口计生法》为医院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努力建设医术精湛、设备先进、环境温馨、服务一流的特色专科公益医院,全心全意为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服务;两个领先:医疗技术领先、医疗设备领先;三个确保:确保医疗安全、确保财务增收、确保功能完善;三个保障:打造一流的团队、建设一流的环境、提供一流的服务。高目标明确了医院近期的发展方向,有效引导着医院广大干部职工树立起“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以特色为优势,以需求为导向,以满意为标准”的新观念,确立了“为患者负责、为医院负责归根到底是为自己负责”的思想,做到了贯彻决定不折不扣,落实行动坚决有力,促使医院的就医环境、职工的精神面貌、服务态度焕然一新。
2
科学发展向上看以斐然的业绩彰显特色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只有一流的人才队伍才能铸就一流的服务品质。该院通过内引外联、上下联动,提高了职工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水平,促进了妇幼保健、临床医疗等工作的大发展、大跨越:年门诊量同比增长20.5%,住院量同比增长11.2%,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40%;免费婚检量同比增长886%,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查体量同比增长204%,免费计生四项手术14000余例,指导完成全市农村妇女“两癌”筛查20000余人次,中小学生健康查体10000余人次,儿童预防接种67000余人次等。在2013年青岛市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及技能竞赛中,该院取得了第二名,创造了胶州市卫生系统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竞赛历史最好成绩。在近期由市卫生局、市计生局和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胶州市妇幼健康技能竞赛”活动中,市妇幼保健院以优异的成绩荣获团体第一名及三个单项第一名。
技术引领高端化。上级专家带动。该院邀请到了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妇科、儿内科专家、青岛市立医院乳腺科专家每周来坐诊;聘任了青岛市儿科、心内科、妇科、产科、影像科、检验科方面最顶尖的六位医学专家为“首席专家”,为该院提供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和智力支持。在专家的指导下,该院成功治愈了本院第一例子宫内膜癌,开展了利普刀、经阴子宫及双附件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宫颈锥切等新技术;专家讲坛推动。在胶州市首创高档次、高水平的专家讲坛,成为该院整体理论技术提高的助推器。专家讲坛共开展学术讲座42期,邀请到青医附院心血管医院安毅教授、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苏海兵教授、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苗华艳教授等来讲课;专家门诊拉动。该院实行专家门诊制度,开设妇科、产科、儿科专家门诊,由本院学科副主任医师和青岛市资深专家轮流坐诊,使专家门诊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认可,成为拉动医院发展一大助力。先后成功抢救胎盘早剥、大出血、脐带脱垂等重症患者数十例。
优生检查系统化。敢为人先争一流,为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在全国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中首家开展“零岁健康工程”。该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借鉴国内先进经验,进行反复论证和研究,初步形成了“4845”工作方法,理顺了“决策树型”工作流程图。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西门子-S2000高端孕妇专用腹部彩超、GE-S8中高端妇产专用彩超,为出生缺陷的筛查提供了先进设备支撑。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家建立了县级遗传性疾病信息库,开发了“零岁健康工程”操作系统,既摸清了底子,又提高了科学化质控与服务水平。该工程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列入2014年政府11件实事之一。
医院管理信息化。该院紧跟现代医院发展潮流,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核心,实施信息化建设三期工程,以患者为中心,建成PACS系统、信息化查房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查询系统、库存管理系统、排队叫号系统,完善计生电子病历系统,开发移动查房系统等,加强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效连接,形成医院框架下的一体化操作平台,方便患者查询、医生工作、科室管理和院长决策,让医院发展真正踏上信息化的“高速路”。
重点工作工程化。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医院内涵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年。医院推出实施“1+6+3”工程,吹响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再创辉煌的号角。其中,“6”指的是六项重点工作,如进行了产房、手术室改造,建设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符合规范的现代化产房、手术室;筹建保健理疗中心,打造胶州一流的妇科、儿科、产后康复理疗保健服务中心;筹建胶州市首家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填补了胶州空白,初步开展新生儿危重患者抢救和监护工作,提升了我市新生儿救治水平。
3
为民服务全方位以人文的关怀体现服务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医疗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群众,服务的好不好,关键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坚持这个出发点,该院推出开展“四有、六声、六个一”活动,从患者一入门到出院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周到的服务。医院领导班子通过在胶州网论坛上“亮出身份”,向社会公开自己的邮箱、QQ号,主动接受职工和社会群众的监督,听取市民的意见。截至目前,网上交流平台点击量近238万人次,回复帖子6000余条。采取电话回访、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在各服务窗口公开院长和办公室电话,第一时间接受患者的咨询、投诉。目前已进行电话回访3000余人次,调查问卷1000余人次,查实并处理投诉9起,对5个责任科室和20余名责任人进行了经济、荣誉、纪律等方面的责任追究,有效提升了服务态度。此举,既增强了院务透明,又畅通了医患双方交流渠道,真正做到摸清群众所想,满足群众所需,大大促进了医患和谐。
为使广大患者能在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里接受医疗服务,该院下大气力对病房按照星级宾馆标准进行了改造,所有房间内均设立淋浴间,铺设LG地板,配齐电视、沙发、空调、饮水机、原装进口婴儿车等设施,还安装了中央集中供氧、呼叫系统,提升了病房档次。其中21个家庭式高档单间病房成为我市公立医院的一大特色。在病房紧张的情况下,该院在每层楼拿出一间房屋设立候诊区,加挂液晶屏动态显示分娩或手术情况,让着急等待的住院家属坐着等候,避免了走廊拥挤现象。
“2091号,请到妇科专家门诊就诊。”正坐在候诊区等候的张女士听到语音提示后很快走进妇科专家门诊。“患者想要什么,我们就要思考什么!患者需求什么,我们就尽可能满足什么!”医院负责人说,“住院病号多了,我们适时增加了不少便民座椅。门诊叫号系统的安装彻底改变了导医分诊模式,更受患者欢迎,这也是我们开展‘三增一禁\’活动的一个创举。”据了解,为了满足社会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该院紧扣发展脉搏,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延伸服务链条,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如游泳抚触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兴保健项目,对新生儿可以起到“游泳健体,抚触增智”的明显效果;该院在全市医疗机构中首家设立了新生儿泳疗抚触中心,开展新生儿泳疗抚触特色服务项目,深受广大家长欢迎,目前已经服务3000余人次;围绕着产妇、育龄妇女、儿童、一般人群,开展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全方位保健理疗服务,力争打造全市一流的康复理疗中心等。
新闻推荐
...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