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4年9月2日山东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头条播出我市完善食品监管体系的做法后,10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强化监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为题,报道了我市食品监管工作的相关做法。
今年以来,我市以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理顺食药监管运行体系和机制,夯实以属地管理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建设,加强以信息化监管为支撑的智能食药工程建设,抓牢以风险防控为手段的监管执法建设,深化以学习型机关为目标的监管队伍建设,开创了“食药安全在胶州”崭新局面,有效保障了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狠抓基层标准化配备。做到“三个到位”: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到位。12个镇办全部建立了食品综合协调机构,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所,每个监管所配备5-7名执法人员,基层一线的监管执法人员达到68人。选聘了覆盖全市村(居)的881名协管员,明确了协管员职责和考核办法;监管基础设施配备到位。结合我市实际,就基层食药监管所标准化建设,确定了办公用房、执法车辆、执法装备等12项“硬指标”,加大了对各镇办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绩效考核力度,在全市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中的分值达到±30分,其中基层所建设指标占比50%,从而保证了设施装备,使食药所组建后轻装上阵,第一时间投入监管工作。专业监管知识培训到位。按照“组建就培训、上岗就履职”的思路,分新划转人员、基层执法人员、协管员三个层次,开展了大规模培训,提升了人员素质,为基层食药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全基层技术保障体系。筹划组建市镇两级检验检测机构。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列入政府实事,总投资3014万元。市级层面投资2000万元,整合质监、农业等部门28名检验检测人员,着手建立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镇办层面投资240万元,建立12个镇级食品药品快检室。安排774万元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专项资金,计划完成8000余批次的定性定量检测、10万批次的快速检测,目前,我市已抽检35大类3900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5.7%;组建胶州市食品药品电子监管中心。初步建立起覆盖重点餐饮服务单位、药品经营企业的电子监管中心,实现实时监管;建立“智能食药”监管系统。依托胶州市“智慧党建”和“智能食安”两大平台,通过为全部一线执法人员和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配备智能手机,安装管理软件,构建起了市、镇(办)、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平台,实现常态化巡查、信息同步传输共享。
突出严打违法犯罪主线。出重拳、用重典,严厉打击违禁超限、假冒伪劣等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了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十项整治以及青岛市确定的六大领域整治。建立了企业黑名单制度。根据青岛市食安办黑名单管理办法,制定了实施细则。层层分解任务,贯彻落实青岛市食品安全治理三十条,与司法部门建立了行刑衔接机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今年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1万余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2.77万余户次,受理群众举报665件、责令改正195家,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18起,涉案金额400余万元,罚没款180余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省、青岛市食安办督查组来胶督查时,对胶州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积极推进食安社会共治。推行企业承诺制。食品生产、流通企业和餐饮单位全面签订承诺书,推动企业诚信经营;以基层食药监管所为依托,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五进”(进企业、进村庄、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系列宣传活动;以新闻媒体为平台,强化食品药品宣传。在市区黄金地段设立大型公益广告牌,充分利用政务网站、信息简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多种方式,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发动工作,播出电视专题片2部,新闻民生电视专题报道40余期,国家权威专业期刊、省、青岛市、胶州市各级平面媒体、政府门户网站报道各类信息稿件270余篇。(裴志涛)
新闻推荐
...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