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洪波/文 徐聚法/摄影
核心提示
继青岛市第十—次大沽河治理观摩考评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大沽河治理现场巡视检查,指挥调度;市政府分管领导全程靠上,强力推进各项工程项目,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新—轮的建设热潮。在11月27日青岛市政府组织的大沽河治理观摩考评中,我市在青岛五区市中再次位列第—,创造了“十二连冠”的佳绩。
初冬时节,站在沽河大堤上放眼望去,碧水流淌,林木繁茂,一幅“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精彩画卷尽收眼底。这得益于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让城市之水重新焕发青春。大沽河治理的成功实践,成为我市治河史上的一座丰碑。
协调联动强势推进工程建设
2012年2月15日,我市正式启动大沽河治理工程。这是我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受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项集河流治理、绿化景观、公路交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河道治理工程,也是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工程总投资24.43亿元,共完成水利工程总量2512.64万立方米,绿化总面积20075亩,建设57.3公里堤顶道路和65条“非字形”道路。工程建设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大沽河治理工作,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人大、市政协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大沽河治理,全力支持大沽河治理、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各部门、镇办密切配合,攻坚克难,采取超常规措施,竭力推进各项工程建设,奏响了河道治理华彩乐章的时代最强音。
市水利局按照设计标准要求完成防洪工程建设,并全部通过竣工验收。大沽河治理后,防洪标准由原来的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大大提高了大沽河流域防洪减灾能力。今年7月24日至25日,我市受第10号台风“麦德姆”影响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21S.6毫米,为1951年有水文资料记录以来历史最大值。大沽河防洪工程经受住了台风考验,确保了洪畅堤固,河道安澜。治理后蓄水量由原来的1310万立方米提高到271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万亩,每年可向城区提供优质水1140万立方米,向少海引水1000万立方米,相当于少海蓄水量近30%。按照青岛市水利局确定的大沽河其他支流治理及引水渠整治项目,投资1.06亿元,实施南胶莱河机场段、南庄引水渠和南胶莱河河口段堤顶防汛路工程。目前,堤顶防汛路工程已完成,南胶莱河机场段、南庄引水渠已完成工程招投标,计划12月底放线、清障及开工建设,2015年10月底全部完成。
市林业局加强林木管护、养护工作,认真做好病虫害防治、浇水、除草、树木加固等工作,提高林木成活率。制定出台了《胶州市大沽河绿化观摩考评办法》,将林木管护与清除死树枯枝纳人常态化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实行奖优罚劣,充分调动了各施工单位的积极性,确保死树枯枝及时清除,管护养护到位。做好绿化薄弱区加密、加厚、增绿,平交道口、下穿路口等重要节点“全覆盖式”绿化,完善河床滩地绿化等各项工作,切实做到寸土不漏。7月份以来共栽植乔木10.2万株,灌木41.5万株,地被草皮等5500平方米。据统计,大沽河治理工程共增加绿化面积20075亩,森林覆盖率增长1.11个百分点,每年产生生态经济效益可达S.94亿元。
市交通运输局投资3600万元硬化“非字形”道路15.6公里,投资520多万元设置了限高架、指示标志牌,并及时修复交叉施工中损坏的道路路缘石和限高架。在南王疃社区、纪家庄建设5处大型公交场站和自行车驿站相结合的综合交通场站,在两岸堤顶道路的旅游节点和“非字形”道路附近设置了70个公交停靠站点。目前,交通工程共铺设双向行车道57.3公里,建设非字形道路65条,构建起胶州到莱西的交通大动脉,使沿河村庄交通得到了历史性变化。
市城乡建设局全力推进湖心岛建设,绿化总面积53.5万平方米,完成回填土方65.1万立方米,栽植雪松、水杉、栾树、红叶石楠等乔灌木1.1万株,铺植草坪和地被植物15万平方米,布置景石50吨,铺装广场750平方米,修建道路1500米,建设绿茵停车场1.5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前期工程,初步具备旅客集散、休闲观光功能。
市少海管理处加快大沽河博物馆建设,目前博物馆已完成主体施工,计划年底前完成除内部装修和布展外所有施工。规划建设两处服务区,右岸服务区已完成主体施工,年底前完成除内部装修外的所有施工;左岸服务区已完成一期地块土地勘界及地上附着物评估工作。深人挖掘大沽河的历史文化,依托大沽河建设了中洲日韩风情文化街、大沽河历史文化街区、宝佳健康城等特色旅游景区,目前相关工程正在有序推进,青岛宝龙美术馆已正式开门纳客。
市旅游局在大沽河两岸主要道路及重要节点处,设置旅游交通指示牌14个,积极开展《胶州市大沽河流域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不仅促进大沽河两岸旅游资源的提炼整合,推动创新型旅游产品的发展,带动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拉动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提升,而且还把大沽河流域地区打造成为青岛市乃至整个胶东半岛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市公安局以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目标,投资1171万元,安装路口信号灯15处,抓拍电子警察15处,视频监控15处,流量监控设施5处,各类交通标牌531块,旅游交通指示牌14块。目前,各项交通安全设施已安装完毕。
建管并重强化日常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规范化。我市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及早谋划成立管理机构,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运作方式,推进大沽河集约化、物业化、信息化管理。探索成立市大沽河管理领导小组;起草《胶州市大沽河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各镇办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对大沽河进行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
保洁管理物业化。大沽河堤顶道路由4家三级资质以上的专业物业公司负责保洁,按照“定河段、定人员、定形式、定职责”的要求,出台了《胶州市大沽河堤顶道路保洁管理考核办法》,实行日检查、周调度、月考核、年终奖惩,完善保洁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大堤干净整洁。
巡查管理常态化。加派交警巡逻,确保交通和铁路等交通设施安全;在近村、路口、滩地设置禁止游泳、钓鱼等警示牌,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对非法采砂取土、乱倒垃圾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共清理各类广告牌129块、大型违章建筑74处、小广告2万余处、占道经营32处、垃圾囤积点2000余处、户外横幅19处,粉刷墙面1S1万平方米,绘制壁画3.5万平方米。
点面结合推进美丽胶州建设
按照青岛市大沽河沿岸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大干200天活动安排,我市结合“美丽胶州”建设,以大沽河沿河村庄为重点,开展卫生洁净村、乡村文明家园达标村、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乡村文明家园特色村四类村庄创建活动,引导镇办连线成片打造,沿大沽河村庄已基本实现“水清、树绿、街净、村美”的目标,沿河生态宜居新农村形象初步显现。
大沽河胶州段沿河李哥庄、胶莱、胶东、九龙四个镇办累计投人资金1.53亿元,人力6.2万次,车次1.4万余次,清理垃圾6.14万吨,绿化苗木17.7万余株,粉刷墙壁1S1万平方米,硬化整修道路115余万平方米,建立道德长廊36条、文化特色街41条、文化广场30处,新安装路灯4315盏,更换补充垃圾桶7000多个。四个镇办每年投人14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环境卫生清理,真正实现了“户集~村收~市处理”。按照全市“1十10十9十X”的污水处理系统规划,李哥庄镇投资近亿元,建成日处理能力2万立方的污水处理厂,改造镇驻地雨污分流管网11公里,镇驻地、工业园及26个村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投资350万元,实施前辛疃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对周边690户、2317人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投资240万元,完成纪家庄村污水处理示范点建设,并辐射周边2个村716户、2361人,实现村庄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胶东街道办事处大店村投资400余万元,铺设污水管道1.4万余米,对污水进行集约化处理。胶莱镇王疃村作为率先启动的村级污水处理建设试点,涉及大沽河沿河7个村庄,4300人,污水每天处理量344立方米。
悠悠沽河,流淌千载,金风瑟起,玉波微扬。治理后的母亲河,已成为我市城市休闲旅游的景观河,防洪安澜的坚实屏障,绿色发展的生态廊道,经济腾飞的有力支撑。
新闻推荐
...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