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胶州市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市财政局局长周杰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胶州市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请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全市财税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幸福宜居新区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依法组织财政收入,科学安排财政支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年预算完成情况良好,为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一)财政收入情况
2014年,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5066万元,增长18.2%。其中:国税局完成87301万元,增长4.9%;地税局完成323315万元,增长7.9%;财政局完成264450万元,增长40.5%。
1、税收收入完成588476万元,增长23.2%。主要收入项目有:
(1)增值税61629万元,增长
16.8%;
(2)营业税124964万元,增长6.8%;
(3)企业所得税47388万元,增长4.8%;
(4)个人所得税26581万元,增长12.4%;
(5)城市维护建设税22251万元,增长5.6%;
(6)房产税12187万元,增长9.5%;
(7)印花税5641万元,增长 8.9%;
(8)城镇土地使用税41501万元,增长36.4%;
(9)土地增值税29583万元,下降0.6%;
(10)耕地占用税193309万元,增长67.9%;
(11)契税23397万元,下降10.8%;
(12)其他税收收入45万元。2、非税收入完成86590万元,其中:专项收入10421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40611万元,罚没收入13069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2489万元。
(二)财政支出情况
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73896万元,同口径增长16%。主要支出项目有:
1、一般公共服务115858万元,增长4.6%;
2、国防392万元,增长180%;
3、公共安全34445万元,增长9.5%;
4、教育179540万元,增长20%;
5、科学技术11608万元,增长10%;
6、文化体育与传媒8659万元,增长11.5%;
7、社会保障和就业38865万元,增长12.1%;
8、医疗卫生46823万元,增长51.6%;
9、节能环保3412万元,增长 9.2%;
10、城乡社区78887万元,增长15.3%;
11、农林水51466万元,增长11.9%;
12、交通运输13536万元,增长73.1%;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39025万元,增长18.3%;
14、商业服务业等16011万元,增长2.5%;
15、国土海洋气象等15842万元,增长66.1%;
16、援助其他地区1887万元,增长19%;
17、粮油物资储备1965万元,增长26.1%;
18、债务还本付息15678万元,增长11.3%。
(三)财政平衡情况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75066万元,体制结算上解1148万元,全市地方可用财力673918万元,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73896万元,当年结余22万元。
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1、建设“发展财政”,全市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支持引导作用,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投入资金5900多万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智能装备制造,培育百强工业企业,加快企业上市融资。二是落实各项清费减税政策。对企业出口退税16.57亿元,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全面落实“营改增”、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1.5万余家企业受益。暂停暂缓2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1200多万元。三是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全市5家担保公司共为359家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8.7亿元。积极化解企业资金链和担保链风险,设立1亿元成长型企业扶持资金,与16家银行开展战略合作,累计提供搭桥资金122笔、8.54亿元。四是培植发展后续财源。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支持高端服务业和金融业发展。紧紧抓住胶东国际机场正式获批机遇,发挥胶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际物流港招引优势,足额安排招商经费,加快大项目引进步伐,增强全市经济发展后劲。
2、建设“实力财政”,收入量质实现稳步提升。始终把抓好收入征管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依法征管、依法治税,全年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7%。一是明确收入目标,完善考核机制。年初科学分解任务,量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做实做好收入征管工作。制定收入任务考核办法,增加“降档”考核,对未完成全年收入计划的镇、街道办事处,根据年终综合考核得分,下降一个考核等次,调动各镇、街道办事处完成收入的积极性。二是加强部门协调,实施动态监控。坚持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协调收入征管部门,分析收入征管中的问题,及时掌握收入动态变化。充分运用财税库综合信息查询分析系统,加强对税源的实时监控和动态分析,确保了税收收入足额入库。三是实施综合治税,防止税收流失。严把源头控管、涉税信息传递、股权转让监控等关键环节,通过源头控管实现税收2.4亿元,通过涉税信息传递、股权转让监控实现税收9000多万元。牵头开展旧村改造税源清理,清理税源项目14处,入库税款1.71亿元。会同国地税开展税收征管质量和企业纳税情况检查,抽查企业18家,查出违法违规问题金额5707万元,查补入库税款500多万元。四是加强非税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完善非税收入考核,实行以票管收、源头控收,全市178个预算单位的15.6万份票据实施了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财政专户缴存率达到100%。
3、建设“绩效财政”,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坚持有保有压,量入为出,认真落实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一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筹集资金1亿多元,增加在职及离退休人员津补贴,发放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补贴。二是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及时足额发放各项惠农补贴,全年发放粮食直补等各项补贴资金1.5亿多元。争取上级资金6539万元重点支持一事一议、土地治理和农业产业化等项目。投入资金8760万元建设美丽胶州,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偏远村庄饮水安全工程。拨付资金5550万元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三是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建成市民文化中心,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四个一百”工程,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体系。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村村行活动,对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文化下乡演出等进行补贴,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四是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全年计生支出1.2亿元,实施零岁健康工程,落实计划生育奖扶特扶、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和住院分娩补助等10多项法定奖励政策。全年公共安全支出3.44亿元,深入推进技防工程建设,实行治安动态监控,加强道路安全交通设施建设,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五是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拨付资金4020万元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城乡公交全覆盖,方便群众出行。安排资金4000万元,对全市供热企业进行补贴,提高供热普及率。投入资金6408万元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公租房建设,推动和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六是保障政府实事和重点工程投入。筹集资金9亿元,用于东部中央商务区建设,加快“腾笼换鸟”战略实施。投入资金5.73亿元保障三大中心、市民广场、三河治理和农村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投入资金3.16亿元,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构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体系等政府实事,建设幸福宜居胶州。七是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将单位公用经费一律压缩5%,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研究制定了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因公临时出国经费、外宾接待经费、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等经费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市实际的公务支出标准体系。
4、建设“阳光财政”,民生事业得到有效保障。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公共财政的优先方向,2014年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68%。一是加大教育投入。投入资金9126万元,对全市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实行新(扩)建,改善中小学和幼教办学条件。投入资金1579万元,用于教育装备“三项工程”和农村教师培训。投入资金3530万元,对我市农村中小学校车进行专项补贴。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投入资金8240万元,保障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义务教育免书本费。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拨付资金3200多万元,对职业学校实施免学费,补充生均经费,建设实训楼。全年教育支出17.9亿元,增长20%。二是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完善全民医保体系,投入资金2.04亿元,整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并将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300元提高到340元。投入资金1.03亿元,实施公共医疗卫生提升工程,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年医疗卫生支出4.6亿元,增长51.6%。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筹集资金1.53亿元,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保障基本养老金每月按时发放,连续10年提高企业退休养老金。筹集资金8000万元,将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80元提高到54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3420元提高到4200元,并发放物价补贴。投入资金5686万元对优抚对象和退役士兵进行补助,提高义务兵家属优待金5690元。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建设,为我市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健全“五位一体”社会养老体系。
5、建设“创新财政”,财税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着力完善可持续发展的财政运行机制,不断推进科学理财、依法理财。一是积极推进预算公开。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胶州市“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和公开暂行办法》,公开了市级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预算和部门预算,预决算公开有序推进。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公务卡管理。启动镇级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对镇级财政账户进行了清理,12处镇办和少海、产业新区两处功能区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加强公务卡结算管理,联合市监察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卡使用管理的通知》,强制推行公务卡结算,尽量减少现金使用。不断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增强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全年市本级财政直接支付资金66.13亿元,直接支付比例达83.5%。三是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及时下达上级专项资金,对确实无法执行的专款,督促项目单位按照上级要求尽快提出资金调整使用方案。盘活存量资金,对全市财政性资金存放情况进行了摸底,通过定期存款、协定利率,实现财政资金保值增值。配合审计署认真完成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审计工作,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圆满完成了审计任务。四是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探索成立预算评审专职机构,从严控制政府性投资,全年审核政府投资项目46个,审减资金2.34亿元。加强全市会计人员管理,做好了新版会计证换发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严格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等支出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账务处理不规范、支出不合规等问题,全市“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5%。五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要求,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政府债务进行清理、甄别,强化债务风险管控。六是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查摆“四风”问题,围绕“财惠民生、惟公行政”财政服务品牌,健全内控机制,规范权力运行,不断增强财政干部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法治意识,加强财政廉政风险防控,确保财政干部和财政资金“两个安全”,筑牢廉洁从政的思想防线。
各位代表,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工作中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收入方面,受国家结构性减税形成政策性减收、产业结构调整、房地产业下滑等因素影响,财政增收面临更大困难,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常态化趋势已经明朗。支出方面,改善民生、服务转型发展、支持城市建设、承担改革成本等各方面增支因素叠加,财政支出需求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改革方面,2014年8月新《预算法》进行了修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了改进预算管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的要求。政府债务方面,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加强政府债务预算管理,控制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等工作任务艰巨。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全市上下仍需牢固树立勤俭节约办事业的思想,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资金保重点、保发展,确保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财政收支平衡。
二、2015年财政预算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项财政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推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市财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下转第七版)
新闻推荐
青岛中仁集团品牌故事系列报道之三———审时 度势 应变 创新
...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