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哥庄镇的街头巷尾、村头院落,活跃着110余支草根民间文艺团队。他们唱柳腔、打腰鼓、跳广场舞、扭秧歌……通过不同的文艺形式,展现着李哥庄人良好的精神风貌以及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机场落户咱身边,大沽河变绿色长廊,我们的家乡变化真是大……”在距离镇中心7公里的后辛疃村的文体广场上,排练小品的专注使他们忘记了冬日里的严寒。由王淑琴自编自排的小品《家乡的变化》赢得了一致称赞,作为村里的文化带头人,王淑琴的业余爱好就是组织文艺活动和创作文艺作品。由她创作、后辛疃村民表演的歌伴舞《美丽大沽河》在今年“航空梦沽河情”胶州市第三届群众文艺作品比赛活动中获得了优秀创作奖。
当问及创作灵感来源时,她说:“我从小生活在沽河岸边,看到大沽河治理后环境越来越好,还有机场的落户,心里特别高兴,所以就写了一首歌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
为了给百姓提供更好的活动和展演平台,今年李哥庄镇完善硬件设施,成功打造了山东省一级综合文化站,同时重点培育群众文化团队,积极邀请到村镇辅导基层文化骨干,指导演出技巧,积极做好剧团送戏下乡活动,协调安排后石龙沽河柳腔剧团和石拉子柳腔剧团共送戏40余场,送电影到村庄、企业400余场,组织青岛、胶州文化志愿者下乡演出10余场。以镇综合文化站、村庄社区文化大院为阵地,以正月十五秧歌节汇演、三里河广场周周演、李哥庄镇大沽河文艺汇演活动为平台,李哥庄镇培养锻炼出秧歌、民间剧团、太极拳、锣鼓队等各具特色的群众文体活动队伍110多支,创作出了一大批体现李哥庄特色、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
在今年的四个“一百”活动评选中,该镇参选的19支队伍均获好评。有10支队伍、10个文化带头人入围一百个文化队伍、一百个文化带头人之列。(王哲)
新闻推荐
...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