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宝凤
从小,我跟姥姥长大。姥姥读过几年私塾,在村里算是个有文化的人,所以我打记事起姥姥就教育我说,要做一个善良诚实的人,什么“念经千卷,不如日行一善”、“烧香无数,不如尊老敬贤”之类的话她常挂在嘴边。虽然那时我还不太懂这些话的意思,但却早已渗透到幼小的心灵深处。
小时候,父亲和母亲都在外地教书,把我就托付给在乡下的姥姥看管。为了贴补家用,记得有一年,姥姥种了一块西瓜田。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从一开春儿,姥姥和姥爷就一头扎在了瓜田里。压蔓打叉授粉拿秧,拔草除虫追肥浇水,从未有过半天清闲,而且,几乎所有的劳动都是蹲在地里干的,脸和脊梁晒成了酱色不说,腰腿也会时常疼痛。西瓜快成熟的时候,为方便对瓜田的管理,还要搭瓜棚,或在地头,或在路旁,埋下四根粗木头扎一个架子,四周再围上麦秸编成的草苫子,里面放一张简易的床、一把水壶,看瓜棚成了一个临时的家,吃住都在这里。一天,烈日炎炎,地头来了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他说:“老嫂子,我寻亲路过这里,太渴了,想‘借个\’瓜吃”。想到姥姥种瓜的辛苦,未等姥姥开口我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可姥姥却二话没说,放下手里的锄头到地里挑了两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打开了一个递给老人吃着,把另一个放进找来的一条布袋里说路上吃。我气得嘴撅得老高,大喊着说:“姥姥,咱们辛辛苦苦种的瓜,凭什么让他又吃又拿!”姥姥心平气和地说:“张口容易合口难。不是到了难处,谁想向他人求助?”
父母调到城里后,我也参加了工作。看到年迈的姥姥还是那么操劳,我和父母商量,决定把她和姥爷接到城里,让她们好好享享清福。可是闲不住的姥姥,不是帮楼下素昧平生的卖水果小商贩带孩子,就是去一些儿女不在身边或腿脚不灵便的老人家里串门聊天、帮助拾掇家务。连家里用不着、过时的衣服、鞋子和书籍,也没有“逃”过姥姥的“法眼”。乐呵呵、笑眯眯的姥姥把它们分门别类、清洗整理打了包,送给了小区热心的门卫夫妇或寄给了老家的困难户、五保户。姥姥还对我说过,行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这让我想起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先生的一句话:慈善不应该被放在闪光灯底下,而应该是默默无闻地去做。
如今,姥姥虽然已驾鹤西去多年,但她唯留至善在人间。每每怀念起姥姥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我想这是一种大善若水的心境,它不需要任何作秀的表演,不需要任何华丽的词藻;它可以穿越时空,跨越距离,在你我的身边,如火炬般,倾情地传递……(作者为胶西镇同三高速公路管理处职工)
新闻推荐
...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