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争看孝心榜□铁弩
近年来,铺集镇在市委、市政府“尚德胶州”精神引领下,大力弘扬“德孝”文化,着力开展“四德工程”建设,全镇上下众志成城践行“尚德”,“国字号”尚德典型扎堆涌现、异彩纷呈,先后有见义勇为的管廷江、乐于奉献的刘慧丽、孝老爱亲的王爱霞、爱岗敬业的李日华、诚实守信的姜恩兰等5人荣获国家级荣誉称号,德孝之花绽放文明之乡。
三年涌现五位“国字号”尚德人物
2014年12月30日,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2014年度最后一场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大剧院举行,我市铺集镇张家屯村村民姜恩兰荣登“中国好人”榜,成为铺集镇三年来第五位荣获全国级模范人物称号的先进个人。
姜恩兰,女,铺集镇张家屯村村民。人去债不烂,姜恩兰10多年替夫还债,无怨无悔,用柔弱双肩扛起115万元沉重债务,10多年替夫还债近百万,谱写一曲诚实守信的自强赞歌。1987年,姜恩兰夫妇开起张家屯村第一家饭店,生意红火兴旺。可世事难料,1995年,因又投资经营化纤厂项目连续亏本,债台高筑。至2004年,夫妻俩总共欠银行及个人贷款本息共计115万元。丈夫去世后,姜恩兰没有悔帐,毅然接起这笔沉重债款,靠大众小吃部的微薄收入,继续还债。2013年,姜恩兰突患重病,她怕一旦上了手术台下不来,巨额债务无法偿还,做手术前,她把欠村民的20万元债款一笔一笔详细列出来,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并请来同族长辈,当着村里老少爷们的面,她请人宣读账单,让两个儿子在账单上签名。“请大家放心,我们欠大家的钱一定一分不少地还。”她说。如今,姜恩兰在两个儿子的照料帮助下,依然省吃俭用、自强不息地偿还债务。
2014年9月,姜恩兰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市民”,10月入选“山东好人榜”,12月7日获第三届“凡人歌·山东十大凡人善举”奖,12月30日荣登“中国好人榜”;2015年1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核心价值观,点亮2014》文章中对姜恩兰的事迹作了报道;1月23日晚,在2014年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巡礼颁奖晚会上,作为青岛市2014年8位荣登“中国好人”榜之一的姜恩兰上台领奖;2月10日,在胶州市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的第三届“身边好人·尚德胶州”道德模范暨“四德”建设标兵集体颁奖典礼上,姜恩兰获胶州市2014年度“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月16日晚,在青岛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的2014年度“感动青岛十佳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姜恩兰获得“感动青岛十佳道德模范”提名奖荣誉称号。
先模人物事迹回放
姜恩兰只是铺集镇近年来涌现出的众多“尚德”人物典型中的一个,在她之前,还有见义勇为模范管廷江,乐于奉献模范刘慧丽,孝老爱亲模范王爱霞,爱岗敬业模范李日华,他们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国字号”尚德典型。
管廷江,男,铺集镇青冢泊村人,生前系铺集镇教育办公室工作人员。2012年3月27日晚,为救因车辆失控落水的女教师,管廷江同志奋不顾身跳入4米多深冰冷的河水中,由于水流湍急,体力不支,献出了年仅40岁的宝贵生命。管廷江总是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热爱着属于他的生活,他的阳光,他的正气,不仅仅影响过他教的一届届学生,也影响着与他并肩工作的同事,更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被评为“胶州市师德标兵”、“胶州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胶州市道德模范”、青岛市首批“十佳文明市民”、“中国好人”;2013年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
刘慧丽,女,铺集镇谭家埠村人,生前系重庆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大一新生。2012年9月10日,重庆师范大学的新生入学手续尚未办完的刘慧丽因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导致血小板减少,引发脑溢血去世。遵照她的遗愿,其父母无偿捐献了她的遗体,用于救助他人的生命。刘慧丽是重庆市正式开展人体器官捐献以来的成人第一例,在重庆引起了强烈反响。她的肾脏、肝脏、眼角膜,已经用在7位患者的身上,还带动重庆70多人做出遗体捐献的决定。刘慧丽的事迹感动了山东、重庆乃至全国人民。刘慧丽被评为胶州市“文明市民”和“道德模范”、青岛市“文明市民”和“微尘公益之星人物”以及“山东好人”,获得“中国好人”提名。
王爱霞,女,铺集镇沙北庄村人,原铺集中心小学语文教师。在父母相继去世、家境极度困窘的情况下,王爱霞从一个小姑娘变成了弟弟妹妹的“家长”。10年里,她不畏生活艰辛,既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直到把两个妹妹、一个弟弟都送进了大学。如今,两个妹妹先后考上了研究生、参加了工作,最小的弟弟也已大学毕业。王爱霞带着弟妹出嫁并抚养成人演绎大姐比母,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时光给了弟弟妹妹,事迹传遍了胶州大地、岛城内外。王爱霞被评为“感动胶州”十佳人物、“感动青岛”十佳人物、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李日华,女,铺集镇中心小学教师。李日华从教33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奉献青春,倾注心血,用爱心和慈母般的热情,精心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学生。“孩子们就是我的命,他们需要我,我也需要他们。”李日华对待学生如同己出,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跟孩子们在一起,她既是孩子们的朋友又是家长们的主心骨。李日华被评为胶州市文明市民和胶州市、青岛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以及山东省德育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
笔者感思……
为什么在地处偏远的铺集镇能够出现如此多的“国字号”“四德”人物?
“这是我们近年来不懈努力全力开展‘德孝文化\’建设的结果。我们一定要用好‘德孝\’和‘国字号\’‘四德\’人物这两块珍贵品牌,继续深入地宣传四德典型的崇高品德,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带动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铺集镇党委书记秦玉峰的解答掷地有声。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精华气质和主流意识,更是域外文化评价一个城市的重要指标。铺集镇求富不忘尚德,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因循了自古即有的“皇姑行善”、“三妹义举”等尚德思维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商业氛围中“诚信”的帝王法则,形成了日益浓厚的“诚信守道、明礼尚德”的良好局面。近年来,铺集镇党委、政府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孝”为主题全面推进“四德”建设,年年都出台相关文件,开展主题活动,不断深入“五风”推树,孕养城市精神。
一是制度规范引导,氛围渲染强化。制订养老标准,实行“一卡二榜三罚”的长效机制:子女填写《铺集镇赡养老人统计卡》并由父母核对签名认可;设立“孝心榜和不孝榜”,实行季度评选制度,榜上公布。同时,狠抓了“三个先行”,即在孝敬父母方面,要求党员先行、机关干部先行、村两委干部先行。
二是提炼德孝文化的主题词,即“厚德、孝亲、敬党、爱国、保民”。首先从“厚德”入手,倡议开展“先富起来“和”先扶起来”大讨论活动,凸显“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道德堕落更不是社会主义”论点,并最终回归“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的主题;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向管廷江同志学习”主题活动,触动人的思想,震撼人的心灵,在全社会树立先锋楷模;在《铺集工作》专刊上开辟《德孝专栏》,加强道德讲堂建设,鼓励及时行孝,扩大孝德外延。
三是自2013年开始,连续两年在全镇范围内评选“德孝明星”,予以重奖。两年共评选出“德孝明星”22人,提名奖获得者18人,有力地推动了“四德工程”建设阔步向前。
同时,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近年来,投资1.5亿元完成从学前教育到高中的自成体系的教育新区建设;投资2000万元以中心卫生院为龙头,建立远程会诊、家庭医生、博士门诊等特色服务,构建15分钟健康网络;投资1000万元的敬老院是国家三星级敬老院和模范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辅以居家养老和代币券政府购买服务的推行,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广泛长效地开展“三访三问”、“民生快递3十1”活动,建立三级理事会制度,把德孝切实落到保民上,努力追求个人“德孝清馨”和社会“大道清明”的和谐统一。
风气不是一阵风形成的,是一种沁人心脾、如缕不绝的浸润与弥漫;品牌不是一张嘴说成的,是众口相传广为人知的影响与传播;风气和品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坚守和润物无声的实效。
新闻推荐
...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