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晓帆宋弢
“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工作人员都是睡在工地上。”作为全国唯一当年申报、当年获批的开发区,胶州市开发区的建设和招商引资创下了“胶州速度”:获批3年来,75个重点项目成功落地,总投资已经达到755亿元,总建筑面积达到了778万平方米,3条千亿级产业链已初具规模……随着胶州湾大桥胶州衔接段的规划,胶州市开发区将成为临空经济区和青岛市北部新城的重要一环。
3条千亿级产业链初具规模
5月17日,在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传化公路港项目现场,青岛传化公路港内的会员企业鸿迅物流负责人介绍:“加入传化公路港之后,通过会员管理,解决了回程货运问题。”通过手机APP定好回程的货物,一趟下来,能节省三四成的成本。
“入驻企业以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专线企业为主,货物以大型生产物资和大型货物为主,我们整合了旁边小、散、乱的物流公司,统一管理和服务标准,通过提供物流和货运卡车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车源、货源的高效对接。”传化公路港总经理王思彬说,传化公路港正式运营后,将吸引2000家物流企业,营业额有望超过100亿元。
公路港,与铁路港、空港,加上青岛港、前湾港,形成“四港联动”。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企业共赢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开发区以重点项目为龙头,重视企业产业的关联性,实施产业链招商,高端制造、现代物流、“互联网+”3条千亿级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宁可少一点也要实一点。”这是国家级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项目引进上一直秉持的原则。在这个理念引领下,开发区紧紧抓住“蓝色高端创新”,科学规划引进项目。如今的开发区已成功蜕变为拥有最强劲生产力的国际化投资热土,仅今年一季度,就集中签约庞巴迪轨道交通、红星美凯龙电商物流交易等21个总投资157亿元的项目,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亿元。
科技是强力驱动器
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务副主任宋业敏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只要有助于激活创新力的,都是胶州科技创新建设需要的。在这个大原则引领下,胶州市重点科技创新项目“两院、一港”目前均已投入使用。
两院,一是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中试、孵化、量产于一体。人才培养方面,学院现已招全日制研究生149名,在职研究生200名。科研方面,学院由卢秉恒等8位院士领衔建设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院成立了一系列科技公司,专注新材料运用、智能焊接、机械测试等领域研究、孵化。目前,学院已与青岛市企业在工业余热回收利用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100余项。
此外,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青岛分院也落地于此,作为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院重点建设“1+3+1”创新平台。其中,汽车与工程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将弥补山东整车进出口检验检测的空白,全面提升青岛口岸通关服务水平。
一港是指厚德创客港。根据胶州市“三创”工作部署,在创业大厦建设创客核心区,现已集聚启航弹射、柯能生物等50多家初具规模、运行成熟的精英创客团队,创业项目涉及电子商务、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第一时间靠上服务
“我们知道开发区的审批很快,但是没想到这么快。”普洛斯物流项目负责人介绍,他们在材料齐全的前提下,在公示结束当天就拿到了环评、能评和立项批复,实现了手续的当天办结。审批提速的背后,是开发区的项目审批联席工作制度。赋权改革后,胶州开发区商务局、财政局等五部门,承接了胶州市发改、环保等19个部门的80项行政审批权。
传化物流公路港项目希望公安、工商等5部门在项目投入运营后入驻现场办公,而这之前并没有先例。为了实现对项目的精准服务,该区打破惯例,实行包项目负责人制度,打通为项目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开发区探索“互联网+”下的政府、企业G2B项目服务模式,项目签约后,迅速建立由包项目领导、审批部门、项目方、施工方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微信群,破除时间、地点、逐级汇报的障碍,使问题第一时间反馈、指令第一时间到达、服务第一时间靠上。
新闻推荐
□记者卞文超张国栋王学文报道本报胶州讯7月25日,胶州市评出了2016年度百强工业企业名单。青岛佳友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昕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个年产值仅8100...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