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好每一项改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改革红利;建设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名孩子都能感受到发展实惠;落实好每一项创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人文关怀。
这是市委、市政府的民生发展理念,也是市教体局的教育改革初衷!
近年来,市教体局乘着市委、市政府教育优先发展东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创新发展,努力增进教育民生福祉。
办实事
把投入用在发展“刀刃”上
教育的起点是公平。站在“城乡一体”的突破关口,市委、市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夯实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
一方面,登高望远,教育决策的层级不断上移。从出台《胶州市推进公共服务教育均等化实施意见》、《胶州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等十几个教育改革发展文件,到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活动,再到每年将教育项目列入政府实事……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总框架”、“时间表”和“路线图”,让我市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不仅起源于蓝图的憧憬中,更是呈现在现实的蝶变中。
另一方面,雷霆万钧,推进项目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铺集教育中心、里岔教育中心、马店教育中心、胶东教育中心等农村教育中心蔚为壮观;胶州二中、第七中学、中云振华教育集团泰州路校区、第六实验小学、第五实验小学、绿城小区幼儿园等城区新建学校风格各异;洋河油坊小学、铺集张家屯小学、第二十一中学等农村学校后来居上……
(下转第二版)(上承第一版)
“十二五”期间,全市总投资24.7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88所,建筑总面积94万平方米,受益学生近11万人。据了解,根据《胶州市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实施意见》等,三年内,我市将再新、改、扩建中小学40余所。
出实招
把创新盯在教育“破题”上
着眼于大力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全员参与,家长-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合作教育”的多元教育模式,构建起全员化、特色化、常态化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被《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报道,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广正批示在青岛市推广学习。
顺应群众期盼,依靠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每年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配置标准校车257辆,实现了“农村校车村村通”;每年划拨“教师专业发展专项资金”650万元,构建起六级教师培训体系,全年培训人数达3万余人次;三年投入资金7200余万元,实现“班班通”工程全覆盖;2014-2016年,面向全国名牌大学招聘国家免费师范生104名,成为目前省内招收国家免费师范生最多的同级城市;以“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为目标,启动“亲子学法惠万家”活动,形成“三位一体”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一连串的创新举措,凸显了我市教育事业全面建立创新思维、深度融入改革大潮、全面提高为民服务水平的发展思路。
求实效
把好事办在群众“心坎”上
“多亏教育政策好!2012年开始中职生免除学费,我每年还享受助学金,我才重新走回校门,圆了求学梦。”曾经被中央电视台以《小康全家福,一个都不能少:寒门学子有春天》报道的职教中心毕业生孙振盛颇有感慨地说。
近年来,我市实现了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2016年,市教体局积极落实《胶州市率先完成农村精准脱贫任务实施方案》,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失亲、单亲、残疾、留守”等贫困学生救助活动,共资助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学生7900人次,资助金额达672万元。
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提高教育质量,圆更多孩子的成才梦。2016年高考,胶州一中赵旭敏夺得文科山东省第二名、青岛市第一名,实验中学王敬业夺得理科青岛市第三名,全市被北大、清华、港大录取13人……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艺术展演等活动中,我市中小学生获奖5000余人次,其中,全国性比赛奖项38个……
打造平安校园,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围绕“校舍,安全防卫,食品,接送学生车辆,无证办园、办学”五个核心危险区,统一协调各镇(办)和有关部门,建立了学校安全工作联动机制。今年9月以来,进行了全市性拉网式隐患排查和整改,使全市上下确保校园安全的红线进一步拉紧。
推进招生改革,让全市孩子公平入学。贯彻“一地一策、一校一策、整体统筹、个别调整”总要求,较好完成了今年中小学招生入学改革;同时,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保障制度,教育公平得以更好体现。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民生,发展理念上强化‘优先\’,支撑条件上确保‘落实\’,资源配置上注重‘均衡\’,全面推动教育率先发展。”市教体局局长殷成伟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群众诉求,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公平、更加优质、更加多元的教育服务。”(孙海 孙媚)
新闻推荐
11月21日,胶州市市、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座谈会在市级机关办公大楼会议室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启斌出席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央有关换届纪律通报,安排部署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徐启斌强调,要充分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