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休闲娱乐2013年以来,李家疃村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为民服务作用,突出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充分利用地理和资源优势,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实力逐步增强。2013年,村集体收入120余万余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4000余元,先后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省级文明村、市级“文明村”和区经济十强村等荣誉称号。
集体经济持续发展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村”这一思路,以强化“四种意识”,弘扬“四个先导”,实现科学发展为目标,认真谋划思路,明确措施,找准工作突破口和着力点。
充分发挥村内焦宝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盘活关停后的焦宝石窑炉闲置土地,将闲置的土地进行规划整合,重点扶持无污染、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强村集体企业粘土矿的管理,矿山属高危行业,严格按照矿管和安监部门的要求,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在抓好安全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开采,提高产量,增加集体收入,实现村庄经济的持续发展。
保护利用好保存下来的明清古建筑,制定李家疃村旅游保护详细性控制规划,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村集体收入。
基础建设步伐加快
近年来,村集体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对村内基础设施进行了配套和改造。对村里路面进行全部硬化,建设了能容纳100人同时学习活动的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室,建起了室内文化娱乐室,同时,进一步扩展了小书屋的规模,基本满足了村民学习、活动需要。篮球场、乒乓球台、演艺广场等文体设施一应俱全。投资15万元新购进第二辆校车,免费接送学生上学,投资10万余元改造了村卫生室,增添了血流变测量仪和心电图机等医疗设备,解决村民看病问题。免费为60岁以上的老人办理了老年人优待证,加入意外伤害组合保险。为生活在王村敬老院4名五保户老人缴纳每年每人2800元的生活费用;为65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金50元。新上纯净水设备,让村民吃水不花钱。
进一步普及数字电视,成为全区第一个整建制安装数字电视的村庄,村集体对每户每年补贴156元;为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免费订阅《淄博日报》、《淄博晚报》、《鲁中晨报》等主流媒体报刊,让他们第一时间了解各级惠民政策和相关信息,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
古村保护开发并重
村内保存有清代古建筑200多间,被列入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李家疃村被国家住建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李家疃村还积极申报中国特色旅游景观名村,和追加申报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旧村改造工作的协调对接。2013年3月投资15万元由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了《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李家疃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13-2030)》。4月,注资50万元成立怀隐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7月17日,由省住建厅、省文物局、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部门的专家组成规划评审委员会,对该保护规划进行了评审。该规划在此次评审中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
2013年9月,根据省住建厅、省文物局、省财政厅转发的《关于做好2013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通知》要求,投资15万元聘请规划设计单位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了档案整理制作,现已全部完成,上报至省住建厅;同时根据省住建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完成材料表格的整理填写上报。
村级事务规范运行
在村务管理中李家疃村注重“公开化、契约化、规范化”,在认真落实农村村级事务“五代管”和重大项目招投标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级事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制度,健全村党员会、村民议事会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村级配套组织。
在工作中,李家疃村坚持紧紧抓住群众意愿和发展需求两个关键,每逢村里的大小决策事项,都深入住户、召开会议征求意见,严格落实民主决策程序,特别是在一系列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中,采取了一事一议“四步走”和“三原则”办法,保障了决策程序的公开公正,提高了党员、群众的信任度和支持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村级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
新闻推荐
...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