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之家即将启用,周村市民将享受到集文化馆、图书馆、行政审批、市民政务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公共服务;新区人民医院竣工在即,将显著提升周村的诊疗水平,提高百姓健康指数;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程集中攻克“脏乱差”,老小区面貌换新颜……
年末岁尾之际,周村区多项重大民生项目也进入攻坚阶段,给市民带来更多希望。发展经济,不忘民生,周村区始终把民生幸福作为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深入开展“群众满意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城乡环境、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为幸福周村建设筑牢发展根基。
“现在小区里可比从前干净多了,出门也顺畅了,家里通上了天然气,连心情都变好了!”青年路街道航东社区的老住户罗玉刚老人高兴地说。航东社区是周村城区较早建设的生活居住区,生活配套设施陈旧老化,通过拆除乱搭乱建、整修小区道路、清运垃圾等,社区面貌得到显著改观。针对基层群众普遍反映的小区“老化”等问题,周村区启动实施了社区提升及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计划三年安排财政资金5788万元,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路不平、灯不亮、停车难、物业管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及社区办公用房不足等实际问题。今年首批确定的车站、航东、朝阳、长安四个社区老旧小区整治,10月底已完成改造任务,共拆除乱搭乱建1.9万平方米,清运垃圾5.9万方,铺设路面4万平方米,1463户居民用上了燃气。
社区洁起来,农村靓起来。围绕基层群众反映集中的垃圾围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周村区大力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创建活动。在经济开发区,蒋家村“最美村民”的照片和事迹登上村内文化墙,文明新风扑面而来;隋家村村干部自掏腰包清运垃圾、粉刷墙壁,并发动村民开展“门前三包”美化家园,经济开发区共完成绿化面积13.6万平方米。近日,王村镇杨古村167户村民家中长期使用的旱厕全部改为水冲式厕所。厕所改造以后,村前屋后没有了臭味,村民们真正感到干净、卫生了。到明年,旱厕改造工程将为全区6千户村民带来实惠。在北郊镇,51个村庄道路实现硬化,硬化面积6.9万平方米,全部村庄都实施了亮化工程,垃圾一体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在南郊镇,通过实施“联片整治”清理“三大堆”、硬化中心大街、新修环村公路,村容村貌改头换面……据统计,创建活动中各镇、经济开发区共清运垃圾8万余立方米,配备密闭式垃圾箱719个、勾臂车21辆、保洁员370人,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病有所医,劳有所得。针对特殊困难群众救助保障问题,周村区进一步整合优化社会救助资源,探索构建综合性的社会救助平台。目前,已将全区93名尿毒症患者纳入大病救助范围,按个人支付金额的10%—30%救助,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患者,按照不低于55%的救助额度进行救助,年封顶线为7000元,并在区级医疗机构设立了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了“周村区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就业再就业611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799人。
把钱花到刀刃上,把事办到群众心坎上。2013年,周村区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8.9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58.05%;今年1-10月份民生支出达6.08亿元,增长1.91%,群众从“真金白银”中得到了实惠。在上半年全市组织的群众满意度电话访问抽测中,周村区综合成绩比去年提升了4个位次。
“我们将持续实施‘群众满意工程\’,切实把保障改善民生这篇大文章做深做细做实,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百姓幸福感、社会和谐度。”周村区委书记韩昆山满怀信心地说。
新闻推荐
...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