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栋
入党受阻、无法购买高铁、动车票……如此多的限制正是前不久家住王村镇的冯某的亲身经历,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并非别人,恰恰是冯某自己。原来,冯某涉及一起借款诉讼,在法院判决生效后又拒绝履行义务,本抱有侥幸心理的他,却没成想自己竟被纳入了失信被执行人的名单,而“老赖”身份的最大作用就是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深感麻烦和闹心的冯某,赶紧向区法院申请解除失信被执行人身份,并及时还清了贷款。鉴于冯某已还款,区法院最终解除了冯某的失信被执行人身份。
其实,像冯某这样因失信而屡屡碰壁、处处受阻的情况,正是自去年以来区法院打击老赖行为所采取的措施。“由于诚信缺失,许多案件的当事人视法律和法院生效判决为儿戏,甚至在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规避、拖延、抗拒法院执行,不仅严重损害了司法公正和权威,也损害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由此而引发了执行难问题。”区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陈方力向记者谈论起铁腕打赖的初衷。
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执行难的问题,区法院首先从强内功上下功夫,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不断向执行工作倾斜。该院建立起以执行局为主,立案庭、审判业务庭、法警队、研究室、办公室密切配合的执行新模式,通过新近任命三名执行庭庭长、调配精干警力、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执行一线的方式,有效缓解了执行工作案多人少的压力。同时,该院还拨付专款用于执行指挥中心和司法查控室建设,并购置执行所需设备、器械,在为做好执行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在具体案件的执行过程中,区法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执行人员会根据不同类型的案件和被执行人而采取不同的执行方案和措施,对那些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态度恶劣、拒不到庭、拒不履行、拒不申报财产的被执行人采取拘留措施,涉及刑事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追究其刑事责任。
善借势者成其事。为不断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今年9月区委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惩戒力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形成了惩戒失信被执行人的联动效应。区法院抓好这一有利时机,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政府、公安、检察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利用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对“老赖”实施信用惩戒,只要不属于“五保户”、“低保户”或明显没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全部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全区20余个部门信息互通,协调联动,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
此外,为进一步扩大法院执行的影响力和震慑力,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区法院在利用法院公告栏、法院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周村》、周村电视台、区政府政务广场大屏幕、政务微博等媒介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曝光的同时,还邀请电视台对执行过程进行跟踪拍摄。通过曝光宣传,将老赖的行为全程曝光,让这些失信者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在这一系列组合重拳的出击下,区法院的执行工作不仅有力震慑了“老赖”,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据了解,今年以来,区法院共计外出强制执行18次,出动警车6辆共计130余次,出动警力520余人次,拘留“老赖”58人,搜查 20人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680人,对3起严重抗拒法院执行、拒不履行法院裁判的案件依法从严从快作出判决,移送涉嫌拒执罪2人,执结案件15件,到位执行案款252.4万元。另有17名被执行人慑于强大的执行压力,主动到法院履行了法律义务。
新闻推荐
...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