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孔令海
“以前都是在土地上打球,打一圈下来鞋上都是土。”正在凤鸣文体广场上打门球的李大爷告诉记者,自从退了休之后,他就和几个朋友开始打门球锻炼身体,也见证了广场的变化。
“新建了两个人工草皮门球场,环境变好了,场地也宽敞,我们打球也带劲。”据了解,原来的凤鸣文体广场门球场为土质场地,两个篮球场四周没有硬化,健身路径器材老化破损,晚上群众健身也没有灯光照明。群众健身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在了解到群众反应的情况后,区教体局积极筹措资金,投资20余万元,建成1000余平方米的人工草皮门球场地,两个蓝球场地铺设青砖300,安装了4盏LED照明,维修篮球架、健身器材43件套,消除了安全隐患,切实改善了群众健身环境,。
凤鸣文体广场的改变只是全区社会体育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为了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明生活需要,区教体局加大资金投入,投入资金20余万元,为4个城市社区配置了45件健身器材,为4个农村社区配置80件健身器材,加强了社区体育场地建设,完成城乡“15分钟”健身圈计划。在做好社区体育设施场地建设的同时,区教体局也积极抓好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升级改造工程。据介绍,2015年区教体局先后升级改造王村中学、王村镇彭家小学、南郊镇中心小学、新贾黄小学等7处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合计升级改造运动场地面积68713,总投资1803万元。
在不断建设新体育场地的同时,区体管中心还积极改造老场地的建设,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
市民刘爱菊介绍说,她是一名毽球爱好者,常和毽友们一起在体育场东南角踢毽子。“由于场地没有照明设施,经常和其他健身的群众发生碰撞,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周村民声网上发帖,希望教体部门能在体育场东南方向安装一盏灯,为踢毽子打球的群众提供方便。”在了解到市民反应体育场晚上健身光线不足的情况后,体馆中心第一时间在东侧、体育馆东侧南侧各自安装了三盏,改善了群众健身环境,得到了健身群众的肯定和好评。“以前偌大的体育馆四周没有一盏灯,常和伙伴们念叨,要是在四周安上灯就好,如今愿望实现了,老百姓反映问题也很快就有回声,真是太好了。”刘爱菊高兴地说道。
据了解,截止目前,我区现共有164个村29个社区安置健身器材总共有3800余件、场地的数量是788个、场地面积是638457.43平米、室外体育设施数量为738个、室内体育设施数量为50个。“今年,我们将实施全区健身广场亮化工程。以区体育场为中心,在原有健身场地和器材的基础上,增加20张室外乒乓球场地,六片羽毛球场地,毽球场地,辐射体育场周边,南到网球场,北到活动中心的北侧,安装照明设施,村社区级多功能健身广场安装led灯,让全区城乡的健身广场都亮起来,让各年龄段的健身爱好者,在晚上在室外潇洒的健身。也让这一‘亮化工程\’为周村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区教体局党委委员、体管中心书记主任高锡军如是说。
新闻推荐
...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