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即墨新闻 > 正文

修好新路、建起大棚、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朱家村有了大变化

来源:今日周村 2016-07-27 21:4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孔令海

“看看俺们村新修的路,宽敞好走多了,前几天正好下大雨,若是以前进村都是泥泞不堪,如今换了水泥路,车辆来往,老百姓走动方便多了。”近日,记者来到王村镇朱家村,村委大院内纳凉的村民王福文对记者说道。

要致富,先修路,没有交通就没有发展。近年来,朱家村为了提高村民收入,积极谋划惠民措施,修路首先成为了村两委主抓的事。“村头还有段上山生产的道路,长约350米,一遇到下雨天,就变得非常泥泞,严重影响了村民耕作和出行安全。”朱家村村主任丁伟介绍说,“了解到情况后,我们多次组织召开会议,争取了专项补助资金15万元进行维修。”

路修好了,靠啥发展?村民担忧的这些问题,村干部早都想到了,蔬菜大棚脱贫便是其中之一。“现在村里有了蔬菜大棚,以后经济收入有了保障,这下我可放心了。”正在修建大棚的村民丁吉远告诉记者,如今他已被村里聘请,每月都有了收入保障。“村委组织干部们到临淄、张店等地实地考察蔬菜大棚项目,结合我们村实际,利用省级扶贫项目资金30万元建设2个示范蔬菜大棚,计划8月份进行西红柿、草莓无土栽培,预计两座蔬菜大棚每年能获利3万元,带动从业劳动力10余人,67名贫困人员可全部实现脱贫。”丁伟说道。 

村民有了收入,村民的生活水平自然得到提高。村民解富盛说,“以前村里都是自己打井水喝,十分不方便,现在可好了,俺们各家各户都有了自来水,饮用水既安全又方便。”

据了解,由于朱家村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困难制约,多年来村民都吃不上自来水。村里有了收入,便首先要为民办实事,村两委积极争取实力部门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改造升级村内主管路992米,支管道4800米、井盖13个、水表等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工程施工全部完成,村内151户、420口人实现了24小时全天供水,解决了困扰村民吃水难的问题。

“没想到村内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还用上了太阳能发电,这么高科技的东西俺们都是第一次见。”在朱家村委门口的活动广场上,村民毕大妈告诉记者,村委房顶上建设了一层“铁皮疙瘩”是用来发电的。原来,朱家村积极响应绿色节能的号召,村干部们在利用村委七间屋顶的空间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为村内部分电力设施提供了绿色电网。据介绍,太阳能光伏发电每年能为村里提供7000元收入,最重要的是,太阳能发电环保绿色,不会污染环境。

如今,步入朱家村,映入眼帘的是延伸到大棚的水泥路、太阳能发电设施、粉刷后的民房和村内绿化好的植被相互映衬,一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出入这里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对朱家村群众来说,安居乐业成为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同时也是朱家村村委积极办事,惠民利民的缩影。

新闻推荐

7月份我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16天,同比改善率排名各区县首位——蓝天白云何以成周村“常客”

...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修好新路、建起大棚、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朱家村有了大变化)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