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靖
茫茫夜色中,一辆中巴车疾驰在周村城乡,车上坐的是一支由区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队伍。从烧烤摊点到建筑工地,从砖瓦窑厂到建陶企业,一行人打着手电辗转于各个可能影响我区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点源之间,检查污染治理情况,督促问题整改落实。这是自今年6月初以来,我区认真落实市政府“九个一律”要求,严格执行区领导带班夜查制度的真实写照。
“强化燃煤电厂的环境管理,不能达标的一律依法停产;强化施工工地和渣土运输的环境管理,达不到规范要求的一律依法停工;强化建陶企业环境管理,减半生产并落实停电措施……”为全力保障淄博市环境空气质量,市政府在今年6月初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环境管理的通知》,提出了“九个一律”的严厉要求。通知下发后,我区迅速召开全区环保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会上,韩昆山书记强调,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九个一律”要求,突出抓好重点行业整治,促进全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陈思林区长对我区环保综合治理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一时间,一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攻坚战役在我区全面打响。
攻坚当用铁腕。自环保综合治理工作启动以来,我区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对全区3家建陶企业实施减半生产措施,要求1家熔块企业和7家烧结砖厂停产治理,55家未使用集中煤制气或天然气的耐材企业全部停产,没有改用电炉的铸造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区委、区政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决心可见一斑。与此同时,我区还组织住建、环卫、交运、交警等相关部门,每天对施工工地、渣土运输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扬尘污染治理和渣土运输规范的,一律依法实施顶格处罚并停工2个月。截至目前,已查处违规工地5个,下达处罚50万元。这也是我区历年来首次因扬尘污染治理不力,对项目建设单位开出“罚单”。正是在一系列强力“组合拳”之下,我区环保综合治理工作强势推进,始终保持了高压态势。
一手铁腕推进环保综合治理,一手温情保障社会大局稳定。此次纳入停产范围的55家耐材企业全部都在王村镇,加之企业历年来环保投入相对较大,面对停产难免有思想情绪。为保障社会稳定和民生民需,我区一方面积极做好安抚解释工作,一方面通过资金补偿引导耐材企业主动实施关停。自行拆除煤气发生炉的企业,新上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环保政策及产业园区规划等相关要求的,还将获得优惠政策支持。目前各停产企业稳定有序,窑炉拆除和补偿核定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无独有偶,实施停产的烧结砖企业自行拆除窑炉、制砖机及其他附属设施,达到领取补偿标准要求的,我区也将按照企业现有设备和拆除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经济补偿,以及新上项目的优惠政策支持,从而为企业解除了后顾之忧。据统计,目前我区已拿出4000余万元资金用于各类补偿,有力调动了相关企业自行拆除的积极性。
停产只是手段,通过环保措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才是目的。为减少污染物排放,嘉周热力计划投资1.1亿元,对5台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周北热电计划投资1.03亿元,对4台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目前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施工。荣佳建陶、嘉俊建陶、海通建陶累计投资550余万元,安装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确保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王村镇鼓励辖区小耐材把土地资源让出来,实现土地进园区、企业进园区,(下转二版)(上接一版)对窑炉实行“按米纳税”的办法,引导企业走技术型路线,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实现矿产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同时提高新上耐材企业的准入门槛,持续巩固关停成果,为打造高档耐材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环保综合治理在显著改善环境的同时,也有力推动了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铁腕治污成效显著。一组数据显示,7月份我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16天,同比改善12天,排名各区县首位;PM2.5平均浓度0.061毫克/立方米,改善33.6%;PM10平均浓度0.088毫克/立方米,改善37.7%;二氧化氮平均浓度0.028毫克/立方米,改善54.1%;二氧化硫平均浓度0.033毫克/立方米,改善48.7%。持续向好的数据背后,是我区不断改善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加速转型升级的产业结构,更是群众节节攀升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新闻推荐
...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