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谭文佳
“以前的旱厕是晴天臭烘烘、雨天粪水流,现在新建的厕所不仅占地少、干净卫生,而且粪液直接冲进化粪池,旱厕改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南郊镇山头村党支部委员陈继栋说。山头村的旱厕改造只是我区农村旱厕改造工作的一个缩影。自去年该项工作实施以来,全区共投资近400万元,完成农村旱厕改造13168户,旅游点农户旱厕改造152户,惠及群众50000余人,农村旱厕改造任务全面完成。
农村旱厕改造是我区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根据市里统一安排部署,自2015年起开始在全区全面推行农村旱厕改造。经过前期民意调查和广泛征求农民群众意见,结合农村实际,我区因地制宜选择确定无害化卫生厕所的类型与实施技术,重点推广了三格化粪池式无害化卫生户厕。该户厕的特点是粪便无害化处理效果好,厕室基本无异味,且经济实用、安装简易,非常适合无污水管网的非楼房农村。
自2015年农村旱厕改造工作实施以来,我区对无污水管网且近五年未列入旧村改造规划的平房村旱厕改造情况展开全面调查,掌握了全区旱厕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周村区农村旱厕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将全区改厕任务细化到各镇办及村庄,有力保障了该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旱厕是农村的老传统,农民群众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有些老人刚开始的时候不习惯使用水厕。”区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为了顺利推动旱厕改造,我区努力克服困难,按照“打造一户示范户,带动改造一个村;打造一个示范村,带动改造一个镇”的思路,注重发挥典型带动作用,通过直观的方式提高农民群众参与旱厕改造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到旱厕改造中来,从而加快了农村旱厕改造进度,实现了应改尽改。如王村镇和家村,南郊镇孔家村、米山村,北郊镇小姜村,经济开发区南谢村、沈家村等,改厕率都达到了95%以上。
采访中一位村民对记者说,以前时不时就能听到谁家老人上厕所时不小心掉到粪池里的事情,有人还因此丧生。“村里老年人多,老人蹲得时间长了很容易出现危险。改成坐便后,老人上厕所更方便也更安全了。”经济开发区北谢村村民陈英琳说。
在我区的农村旱厕改造工作中,粪便处理实现了环保再利用。记者了解到,为了处理好粪液,北谢村为每户建设了化粪池,所有的粪便都排到化粪池里。“化粪池很大,深埋在地下,一年以上才能满池。满池后有专门的公司来抽取粪液,并作为果树等农产品的肥料。”该村村主任徐启厚说,“这样的肥料不仅比化肥效果好,而且更加环保,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实现了循环再利用。”
正是以改厕为切入点,将旱厕改造与促进农村工作、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群众满意度进行了有机结合,我区扎扎实实把改厕工程办成了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让如厕这个“不雅之事”名正言顺地登上了“大雅之堂”,显著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也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加干净便捷的生活。
新闻推荐
...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