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技师学院坚持走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道路,目前“一体化”课程占全部课程的80%。
青岛市技师学院始终秉承“双核培养”的特色育人模式。半岛全媒体记者刘恺琦
创办于1958年的青岛市技师学院,如今已是全国技工教育中的一面领先旗帜,在走过的59年建校历程中,学校也在不断积累收获了各种荣誉——国家人社部高技能人才培训联合委员会25个创始成员单位之一、中国职协全国技工院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首批国家中职示范校、山东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山东省和青岛市金蓝领技师培训基地……多年来,技师学院紧紧围绕青岛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把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作为发展的核心价值,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双核”人才
目前,技师学院有市北和即墨两个校区,形成了“一体两翼”式发展新格局,设置专业40多个,培育了近20个国家及省市名牌、重点专业,每年输出高技能人才数量占全市技工院校的近四分之一。现在的青岛市技师院校已在全国3000多所技工院校中有较强影响力,成为青岛市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山东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
据了解,学院的办学紧扣青岛产业发展方向,配合青岛“千亿级”产业链、高技术制造业、城市轨道交通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影视制作(黄岛东方影都)产业发展,依托国家产教融项目建设,利用校企合作资源,着力将轨道交通专业、航空服务专业、影视制作及多媒体专业,做大做强专业新名片。“技师学院的生命力在于就业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契合当地经济发展,做好服务。”青岛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张秋生表示。
他向记者介绍,技师学院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核心职业技能+核心职业素养的“双核培养”。“我们要培养的不只是单纯工具型的高技能人才,而是综合素质较高的职业人。所以,学院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和德育教育双管齐下,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深度校企合作,打造国际知名技师学院
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许振超进校讲课
高质量的毕业生输出,离不开学院拥有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记者了解到,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57人,其中,可胜任“理论实作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205人;副高以上职称70人,山东富民兴鲁奖章获得者1人,青岛市拔尖人才1人,青岛市首席技师和市劳动模范5人;同时,还聘任许振超等38名国家、省、市首席技师、教授和学者担任客座教授。10年来,先后派出30多个团组、100多人次赴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学习深造。
另外,近年来,学院师生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其中,在青岛市第九至十四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共有9位老师(11人次)获得成人组状元,9名学生获得学生组状元,100名学生取得前六名的好成绩;在2012、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中,有6名学生获二等奖,4名学生获三等奖,获两个团体二等奖。“我们还成功引入‘世赛\’标准,它并不只是一个标准,更是一种引领和导向,促使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学方案。”张秋生补充,通过每年举办“技能节”、“专业技术比武”等系列活动,在校内掀起“学习大国工匠、培养工匠精神”的热潮。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职业稳定率和企业满意率保持在96%以上,每年2000多名毕业绝大部分被海尔、海信、青岛地铁、中车等大型国有企业“预订”,优质就业率在85%以上,而且工资水平最低都在3500元以上,远高于普通应届本科毕业生。
技工教育脱离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青岛市技师学院陆续探索实践了订单培养、引企入校、进厂办学、基地共建、职教集团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和海尔、海信、青岛港、中车集团、青岛地铁等200多家企业建立了多形式、宽领域的合作关系,其中名企、国企、大企的比例占到80%以上,每个专业都有3家以上紧密型合作企业。
记者了解到,学院采取一系列措施构建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育人平台,陆续探索建立了“学校+集团”、“专业+企业”、“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实习基地”、“订单培养”和“冠名班”等多种合作模式,覆盖全院所有专业,达到了产教融合、合作共赢的效果,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
“技工教育不仅以就业为导向,还有服务社会的职能。”张秋生介绍,学院积极承担政府赋予的责任和任务,充分利用政策和资源优势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专业、多形式的技能培训。近五年累计培训技工院校教师、在校大学生、退役士兵、待岗职工、农民工等3.2万余人。
在张秋生看来,工业强国的人才基础就是技工,要想实现制造业的强国梦,必须要具备长有力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随着技工教育的政策环境的持续向好,学院社会美誉度的逐年提升,学院也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将青岛市技师学院打造成省内龙头、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技师院校,将是我们近几年的发展目标。为了确保学院能得到长足发展,在主力发展教育教学外,专业建设也一直都是学院的基础工作。”张秋生透露,明年技师学院将邀请外来专家帮助进行专业规划改革,届时将把青岛的发展战略、企业岗位需求以及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寻找出适合学院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让学生体面就业、让教师幸福生活”的办学愿景。
新闻推荐
盖1300条棉被,给在建大桥保暖 电热毯炉子也来助阵,力保桥面混凝土“体格强健”
桥面上铺满棉被。(市民供图)铺在桥面上的电热毯被收了起来。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刘鑫刘玉凡报道(署名除外)本报12月14日讯近日,岛城迎来降温天气,在即墨区墨水河一在建的大桥上,在长约...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