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市场监管局在岛城率先试点“一窗受理、全域通办”登记制度改革,从以往“企业找上门”变为现在“服务送上门”,老百姓办事不再多跑腿;即墨区围绕提高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效率,不断创新便民举措,在5个领域持续优化缩短流程,按下了业务办理的“快进键”,群众办事变得更加便捷、更加舒心;崂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一次办好”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要求,推动简化流程、缩短时限,利用信息化手段、代办、帮办等方式,采取多元化举措破解群众办事堵点问题……2018年4月以来,青岛市全面实施“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对5个批次100项群众办事堵点问题进行逐项疏解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市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 市北区
“自愿预审”让申报不再来回跑
来到市北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发现,以前去注册登记,报上注册所在场所后,工作人员还需要现场去实地查看。如今,市北区率先研发了商事主体地理坐标生态系统,形成了商事主体信息+地理信息+政务数据“三位一体”的“大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叠加对比,实现准确定位,将市场主体地址的确认时间由原来的数天缩短至2分钟内,大大节约办事成本,同时基本杜绝虚假住所信息。
以前注册企业都要到审批大厅排队拿号,现在在市北区只要通过微信或山东省政务服务网上预约,不用排队就可以选择方便的时间来窗口办理,又快又省事。 “材料不全、填写不正确”是企业申报登记的难点和堵点,为此市北区研发了智能登记系统及“自愿预审”系统,“自愿预审”系统是市北区政务服务管理办“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创新一环。减少企业因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造成的往返办理。
打通“最先一公里”咨询平台
聚焦审批服务“痛点”,市北区政务办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政务服务“一口咨询”,打通群众办事“最先一公里”咨询平台。自2017年5月份起,市北区政务办正式设立了咨询话务中心,开发了审批热线话务平台,启用了统一的审批服务热线号码81632220。审批热线有效解决了办事群众咨询无门、审批部门热线难通的问题。后续,市北区政务办计划将审批热线的咨询范围拓展到市北区所有的便民服务事项,拓宽咨询通道,开通微信、微博咨询,真正实现审批服务“一口咨询”;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数据多共享换来百姓少跑腿,整合“一网(青岛市网上审批服务大厅市北区)一门(区审批服务大厅)一端 (微信公众号)一号(81632220审批热线)”功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努力让企业创业受尊重,让百姓办事不求人。
■ 崂山区
精简材料压缩办理时限
崂山区对涉及收取身份证复印件及身份证现场认证的问题,所有登记窗口均可为申请人提供免费身份证复印服务,申请人无需准备身份证复印件。群众反映的“注册登记流程繁琐、没有电子化办理方式”问题,根据青岛市《优化企业开办专项行动方案》,目前企业开办时间已整体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并明确新开办企业营业执照办理、公章刻制、银行开户、涉税办理、社保登记的办理时限,确定“五个环节、一网通办、三个工作日内完成”的全国最短目标,新开办企业营业执照当日即可领取。申请人办理企业登记无需再提交不动产证明、房产证、股东营业执照、清税证明等材料。
信息化助力堵点疏解
崂山区全面落实全程电子化登记、宣传工作,实行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登记、网上公示、网上发证、电子档案等全流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模式,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网上政务服务,实现企业登记全流程“零跑
腿、无纸化、无介质”,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设立专门的全程电子化登记审核小组,集中力量处理全程电子化登记业务,提高审批效率。开展全程电子化登记培训班,对全区的代理机构、银行、创业园进行分批培训,加大全程电子化宣传力度,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免费代办新设企业全程电子化业务,目前,全区新设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率已达到90%以上。
推进“多证合一”改革,严格落实“53证合一”,一窗受理“多证合一”申请材料,并将相关登记信息通过“双告知”平台及时推送至“多证合一”相关审批部门,实现了一窗受理和信息推送共享。
多种改革举措促进堵点解决
崂山区按照多点办理、就近能办的要求,优化营业执照办理便民服务网点的空间布局,推进审批服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及银行等网点前移、下沉。打破分辖区、分层级办理行政审批业务固有模式,下放登记权限,凡住所在崂山区的申请人,皆可自愿选择到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或任一市场监管所办理公司注册登记,实现商事主体登记“跨区域、零距离”服务。
崂山区联合齐鲁银行青岛分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崂山支行,开通“银政企登记直通车”服务,将银行网点变成企业注册登记的“新窗口”,形成“1个注册大厅”加“7个市场监管所”加“N个银行网点”的服务模式,把登记注册窗口延伸到群众身边,打通营商环境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 即墨区
变“各自为战”为信息共享
做房屋中介的孙大姐之前最不愿意带客户跑大厅办理房产过户,一方面房产过户环节多、材料多,另一方面经常有客户粗心大意,忘带相关证件,办个证跑四五趟是常态。而如今情形却大不一样。
针对群众反映的办理房产过户环节多、材料多的问题,即墨区积极开动脑筋,在加快信息共享应用上做好文章,依托不动产登记平台,加快历史数据整合汇总,实现政务服务大厅与民政(婚姻、殡葬)、社保、公安(户籍)、工商(企业登记信息)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原本“各自为战”的信息系统结成一张互联互通的信息网,实现了信息“哪里需要点哪里”。比如,办理企业不动产登记业务时,系统可自动调取营业执照相关信息直接使用;纳税信息由登记系统查询后,还会上传推送给税务部门,税务部门可根据查询信息收缴税款;不动产转移、抵押、查询等业务也不再要求企业、办事人提交营业执照、身份证等相关材料,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
即墨区切实强化服务理念转变,在服务方式、细节上下足功夫,切实把服务做到百姓心坎上。比如,在政务服务大厅二楼不动产登记区域设置“企业自助服务区”窗口5个、应急窗口1个,增设自助打证、查询机4台,让服务更加贴心、舒心;为紧跟电子消费潮流,积极协调财政局、青岛农商行等升级收费系统,实现驻厅行政事业性收费可通过微信、支付宝、POS机、现金等方式多样化支付,不动产登记相关缴费更加便捷。同时,推行免费“双向快递”业务,不动产权属证书等都已实现EMS免费寄送服务,申请人办理转移、预告等登记时,可以选择权属证书免费寄送。
变多头受理为“一窗通办”
之前不少群众抱怨,办理不动产交易登记,需要向交易、税务、登记等多个部门重复提交合同、测绘成果等相关材料,费时费力,毫无头绪。即墨区适时统筹协调、梳理整合各窗口职能,由不动产登记中心、税务部门联合设置10个“一窗受理”窗口,在材料预审、业务受理环节,由交易登记、税务人员同步审查各自业务材料,“一窗受理”交易登记、纳税资料,并上传推送,实现了登记、纳税“一个窗口受理、一套材料申报”,有效解决了群众反复取号排队、重复提交材料的问题。同时,测绘成果由登记部门从登记系统中配图,对老系统需要配图的业务,由工作人员联系测绘公司进行附图,申请人无需再办理测绘图纸。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马正拓通讯员李男报道本报12月30日讯记者30日从交运集团青岛汽车总站获悉,元旦小长假第一天,市内各汽...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