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来即墨古城过大年”活动热闹开启,古城里张灯结彩,近千商家相继开市,年货大集、城墙主题灯会、民俗非遗展演、冰雪嘉年华、艺术展览等20余项精彩文化活动轮番上演,喜气洋洋的古城里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来即墨古城过大年”活动,映射出即墨以文化塑造城区灵魂的坚守。近年来,无论是乐都音乐谷的兴起,还是连办3年的 “古城民谣节”,从百姓热情参与的“广场周周演”,到博兰斯勒(青岛)大剧院举办的近百场高水平音乐会……作为推动即墨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文化即墨”不再是空泛之论,不断提升的文化内涵已在潜移默化中注入到城市肌理与血脉中,让有着千年商都底蕴的即墨愈发风姿绰约。
地标建筑
带动文化产业繁荣兴盛
富有韵味的即墨盲人大鼓书、俏皮逗乐的相声快板,吸引了中外游客和众多老年人驻足;惟妙惟肖的黄氏烙画、古朴自然的葛村榼子、精工细作的大欧鸟笼,引来大批文艺青年的转发和点赞;古城民谣节上,老狼、罗大佑、丢火车乐队激情献唱……须臾之间,即墨古城已然成为岛城新晋网红、游客必逛之地,成为青岛文化旅游新地标。在这里,汉服与西装并行不悖,薯条与老酒碰撞激情,民谣和柳腔皆有人听,往来的游客感受到的是舒适与现代、开放与包容。即墨古城不只是一座城,还是一座文化交流的平台,是一个市民公共的会客厅。
2019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最新提出“挖掘文化底蕴,提升城市气质,塑造城市精神”。近年来,即墨大力实施“文化提升工程”,坚持以文化塑造城区灵魂。即墨古城是高端文化活动的最好平台,是提升城区文化活动品位的最好载体。文庙祭孔大典、国际水彩名家绘古城、文庙学童开笔礼、古城民谣节、崂山书院常态化公益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在即墨古城举办,不仅增添了古城气质与活力,还使广大市民的思想观念和品格素养在文化活动的持续滋养和熏陶中“水涨船高”。
作为即墨文化产业发展的另一“双子星”,即墨经济开发区依托“乐都音乐谷”,深耕音乐产业,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音乐特色产业新兴地,积极争创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园区,把产、学、研、教等音乐产业要素汇聚一起,打造一座全产业链的音乐之城。灵动的音乐元素穿插在龙泉湖畔各个角落:东侧,博兰斯勒(青岛)大剧院坐镇,8栋色彩绚丽的别墅式建筑依湖而立;西侧,全球最大的“O2O互联网+乐器销售体验展示平台”——乐都城,与留声机状的“音乐之眼”露天旋转舞台相映成趣;北侧的水上大舞台上,大型户外演出、音乐节轮番上阵;湖上,“音乐光谱”户外光媒体体验平台营造灿烂多彩的夜色美景。
这是即墨构筑文化产业“生态圈”,探索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之路的成果。近年来,即墨通过研究编制《即墨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即墨区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意见》,发挥政策扶持引领作用,持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进签约了山东大众德馨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戏曲教育传承基地等众多文化产业项目,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设施网络。
文化供给
营造全域文化生活氛围
在修葺一新的即墨区新华书店里,市民于女士正在挑选一本关于家庭烹饪的书籍,无意间被宣传栏上的“你看书,我买单”活动吸引。 “你看书我买单”是即墨区“书香即墨·阅读悦美”全民读书活动开展的一项惠民举措,市民只需持有本人图书馆借阅证到新华书店选择喜欢的书籍,阅读完后直接归还至图书馆即可,图书由图书馆购买。即墨区图书馆馆长解爱林介绍,该活动自2018年4月底启动以来,为读者选购新书5000余册。 2018年,即墨图书馆持证读者共计4.2万余人,接待读者30万余人次,图书流通量达27万余册次,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60余场,新建馆外流动服务点10处,配送图书12000册以上。
即墨每年举办 “送戏进万家”“广场周周演”“唱响即墨·舞动梦想”送演出进基层等公共文化品牌活动,以及民舞踩街、精品惠民演出、书画展览等特色节庆活动。此外,还指导各镇街打造了纳凉晚会、社区大舞台等特色文化品牌10余个,实现了活动的常态化、品牌化。数据显示,2018年即墨区累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20000场。
此外,即墨区开展了即墨古城大讲堂活动,邀请知名学者举办文学、哲学、历史、艺术、古建筑、民俗等多类型文化讲座。如今,即墨区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为抓手,每年举办、参加各类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40余场,全面提升了即墨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文艺精品
书写传统文化创新时代
四弦胡琴轻拢慢捻,表演者以其所特有的翻高8度尾音“勾勾腔”赢得观众掌声……近日,即墨区段泊岚镇凭借传承200余年的柳腔文化,获得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的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成为岛城唯一。
即墨区文广新局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即墨区仔细梳理本地既有文化资源,持续强化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据了解,即墨区博物馆新馆将于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即墨区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25213套 (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1套(件),二级文物50套(件),三级文物1559套(件),涵盖了自2亿年前中生代至建国后的各类文物。其中北宋金银书《妙法莲华经》被誉为“国宝”和“稀世珍品”。除此之外,还建有青岛胶东非遗博物馆、即墨老酒博物馆、即墨妙府老酒博物馆、青岛发饰博物馆等独立的“非遗”专题博物馆。这些场馆每年举办各类展示、展演活动200余次,让民众近距离接触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认同感。
百年柳腔《花灯记》、即墨民间舞蹈《九狮图》、传统拳术《七星螳螂拳》、韵味十足的《即墨大鼓》……即墨还通过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创建了柳腔、田横祭海节等民俗品牌,延伸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价值链。田横祭海节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蝉联两届全国节庆中华奖“最佳公众参与奖”,已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渔文化特色最浓郁、原始祭海仪式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俗文化盛会,成为即墨区的一张旅游文化名片。 记者 康晓欢通讯员 于正阳 刘耀泽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时报讯(记者石晓丹)由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荣宝斋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银行济南分行等单位主办,荣宝京行艺术馆、鲁铭...
即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即墨,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