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青岛市市北区佳木斯路、今年95岁高龄的孙立和老人,是原华东警备四旅十二团二营六连副指导员。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并参加解放青岛的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由陆军转为海军,转业后又投身国家经济建设。回顾一生,孙立和老人感慨万千。
闯关东受尽日寇欺凌
孙立和老人1924年出生于山东省即墨闫家岭村。“小时候我读的是私塾,念到13岁的时候已经没有条件再读书了,只能为了填饱肚子而奔波。 ”回忆起往事,孙立和深深叹了一口气,他起初是跟随父亲在青岛做工,在窑厂做砖烧砖维持生计。
16岁时,他跟随老乡闯关东。“东三省当时被日寇占领,我们到了东北就被控制起来。 ”孙立和介绍,他们同行的20多人到达鞍山后,被日本兵安排在一个工厂里做工。“鬼子士兵背着带刺刀的步枪站岗,态度蛮横,中国人受尽了欺凌。 ”孙立和说,离家三年根本没有机会脱身,后来他得知了父亲病危,在有人担保的情况下好不容易才返回了老家。“赶回家也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我恨透了日本鬼子。 ”孙立和含泪说道。
参加革命立战功
当时,共产党领导的即西武工队指挥所就在闫家岭,孙立和便加入了部队。一直到解放青岛前夕,在部队的培养下,他已经成长为一名连级指导员。
“毛主席和周总理对解放青岛都非常重视,并且都下了指示。解放青岛的第一场战斗是从灵山打响的,那是一场异常激烈的战斗。”孙立和老人声音有些颤抖。他所在的警四旅共有5个团,用的都是缴获的美式装备。战斗最惨烈的是解放惜福镇的战斗,孙立和所属的部队负责狙击敌人增援部队,在他的指挥下连续击退10次进攻。战士们连续战斗了两天一夜,每个战士只剩下几颗子弹和留着护命的唯一一颗手榴弹,
“人困!弹尽!粮绝!战士们拿起石头当武器,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和敌人赤手空拳地搏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孙立和介绍,随后,他又和部队一起攻张村、占领沙子口,直到青岛全线解放。
建设新中国奉献社会
解放青岛后,孙立和所在部队驻扎下来。后来,他由陆军转为海军。不久,国家号召部队干部到地方工作,孙立和积极响应。
“部队转业以后我就进入了青岛卷烟厂,带领广大职工进行经济建设。”孙立和介绍,搞经济建设和指挥战斗一样,一定要运筹帷幄,有敢打敢拼的精神。此后,因为业绩贡献突出,他由先后到青岛制钉厂、青岛刺绣厂担任主要领导工作,并且获得了“高级经济管理师”资格,直到65岁才离休。
由于读过书,又爱写毛笔字,离休后的孙立和经常在社区组织老人一起读书看报,并且现场免费教授大家写字,十分受欢迎。如今。老人虽然已经95岁高龄,但是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说话更是声如洪钟。说起养生之道,老人最爱喝八宝粥,从不挑食,作息十分有规律。
“回忆过去的点滴,想想现在的好生活,我感到十分幸福,希望咱们祖国越来越强大。”孙立和说。记者 张磊
新闻推荐
2300余名乡村师生吃上放心午餐 金口镇10处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化食堂投入使用,为师生提供便利卫生就餐环境
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午餐。吃完饭后学生们自己清洗餐具。文/图半岛记者李春燕“食堂加工设备齐全、管理流程科学合...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