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盼挣钱,小孩盼过年! ”临近年关,给孩子多少压岁钱,是中老年人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中老年人过年的一项重要支出。压岁钱,是孩子最早面对的“金钱话题”,那么该如何面对面地和孩子“谈钱”呢?
■家长心愿
勤俭节约,莫把传统丢一边
今年70岁的臧先生有六个子女,每年孙辈们回家过年的时候,臧先生都提前给他们准备好“红包”,一个“红包”至少要500元,这也成了孩子们一年最高兴的时刻。
过年给压岁钱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最熟悉不过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老人将压岁钱的数目一再提高,这也间接造成了孩子们拿“压岁钱”攀比和大肆浪费的现象。如何让孩子从小树立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家长担忧
亲情关爱,莫让攀比打了折
近年来,许多家长都将压岁钱的标准提高,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这让本身就对金钱概念模糊的孩子产生了攀比心理,有的压岁钱甚至演变成了变相送礼。“现在许多幼儿园的孩子和小学生,很喜欢相互炫耀自己的压岁钱,比如大姨给了300元,小姨给了500元,甚至有的家长为讨好领导,变相送礼给孩子压岁钱。这对孩子的心灵是一种污染,会产生不良影响,让孩子们误以为压岁钱数量的多少,在感情上会有所差别。 ”读者门秀山表示,传统的风俗需要传承,年轻的父母要正确对待、引导孩子,要让孩子知道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将压岁钱储蓄起来,为将来的学习积累财富。
■老人心思
精神引导,莫让金钱指错路
“今年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又要涨了,过年可以多给外孙女买点东西了。 ”今年72岁的叶知余和老伴都是企业退休职工,两人一个月有3000余元退休金。她的女儿和外孙女都在上海住,每逢过年都回青岛。“对许多老人来说,过年给晚辈的压岁钱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本就不多,如果过年一次拿出很多钱,对他们的生活肯定有影响,老年人应量力而行。 ”叶知余表示,在她的女儿和外孙女回青岛过年之前,他会去书城逛逛,为女儿和外孙女购买一些育儿、健康书籍。他认为给“压岁钱”只是表达对孩子关爱的方式,但并非最重要的方式,引导、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更重要。
■家长期盼
学习独立:莫把压岁钱当应该
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每年过年时的开支自然少不了,不但要给老人过节钱,还要给孩子压岁钱。 “给父母和公婆过年添件新衣服是最普通的愿望了,加上营养品、保健品,还要置办年货,3000元钱估计还不够。 ”40岁的赵女士告诉记者,每年春节,亲朋好友都要给她的女儿压岁钱,少则200多则500,女儿倒是非常高兴,可赵女士却忧心忡忡。
“这么小就让孩子接触这么多的钱,很容易让她在长辈间进行‘比较\’,也会拿别人父母的标准要求自己的父母。后来,我想了个办法,按岁数给压岁钱,一岁1元,两岁2元,三岁3元……最初,很多亲朋不理解,但时间长了都赞同我的做法。不要让孩子从小在钱罐里长大,应学着做些事情。不但锻炼了自立能力,而且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赵女士说。
学习投资:莫把压岁钱瞎花了
“现在有很多孩子拿到压岁钱后,都花在了网吧、游戏厅和名牌服装上,有的还互请吃喝,我很不放心。我也会给儿子一些压岁钱供他购买新衣。每年儿子都能收到近万元压岁钱,但他从来不乱花,一般情况下都让我帮他在银行开个户头,存上这笔钱,如果有合适的投资,比如国债、基金,我也会帮他买一点,这些钱将来都会用在他的学习上。”刘女士的儿子目前正在上初三,谈起如何管理压岁钱,刘女士颇有感触地说。
■专家提示:
莫让压岁钱成“炫耀”
现在独生子女出现了很多问题,家长、老人对后辈过分溺爱,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压岁钱是过年长辈对晚辈的一点心意,并不是财富继承和炫耀。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青岛市老年协会副会长刘同昌表示,家长让孩子与社会互动、融入社会才有利于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尤其是未成年孩子的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储存、使用这部分钱,为今后生活、发展做好铺垫。记者 安娜
给孩子钱 但不教孩子爱钱!
□刘维隽(新西兰教育家)
压岁钱是大人爱孩子的一种风俗做法,就如西方人圣诞节给孩子精心准备礼物一样,给了孩子们莫大乐趣。压岁钱本身没有危害,倒是孩子们之间的比较会产生不良作用,收钱多的孩子自然高兴,收钱少的孩子则容易自惭形秽。收钱少还往往意味着自己的家长不如别人家长能干、有权、官大,这么一比,孩子就会有辛酸的感觉,这就对孩子形成心灵创伤了。因此我说,过年给孩子压岁钱,但不教孩子爱钱!
爱钱(这里指对金钱和财物无止境的贪欲)让人烦恼大大的,为什么呢?钱是永远不封顶的量值,一旦有了爱钱的习惯,人就忘了满足,一味攀比,比完同事比上司,比完上司比富豪,永无止境,永远难以达到知足常乐的美好境界。
人一旦爱钱,就必然喜欢与他人计较,每逢交道必怕吃亏,为一点小钱让生命无谓流失,失去了平和心态;人一旦爱钱,与人交往的标杆首先是钱,而不是更根本更深刻的内容,比如幸福和健康,人的关系就只建立在金钱的得失上;人一旦爱钱,就难以做到慷慨大气,多了竞争者,少了朋友,也就少了好多愿意帮助自己的人,而无人帮助的人是不会成功的,因为人有社会性,离不开他人的欣赏和帮助;人一旦爱钱,就必然会孤独,因为一切友谊都需要付出,爱钱的人不愿付出,所以他就只有守着钱财寂寥无趣,尝不到友情的乐趣……
爱钱的人不敢花钱,即使有了钱,依然像个穷光蛋,处处带着小气相,让人瞧不起;爱钱的人一切以钱为重,不能专心致志去工作去奋斗,那无疑是在绕弯子,难以达到理想的高度;爱钱的人因小失大,因为不舍,才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如今很多人“爱钱成风”。在过年给孩子压岁钱之际,正是我们另辟蹊径教育孩子的历史时刻。一旦爱钱的习惯养成,再想慷慨潇洒谈何容易,只有从小培养“不爱钱”的习惯才能从心灵深处不爱钱。这是家长为孩子做的一大功课:
1、在孩子跟前不要经常提钱的事,特别不要说“太贵了,咱们买不起”这种抬高金钱价值,让人个性卑微的话。
2、常与小孩一起玩馈赠他人的游戏,以及助人为乐的事。
3、以美德论英雄,别在孩子跟前艳羡富人,更不以财富多少论英雄。
4、教给孩子社会责任感,常做慈善事,哪怕只有能力捐两块钱也要捐,让孩子记在心里,融汇在灵魂里。
5、教孩子购物技巧,只买需要的东西,而不去算计什么东西便宜就去买什么,这是让孩子潇洒大气的一着重棋。
6、告诉孩子时间和精力比钱重要得多,失去健康和友情远比失去金钱痛苦。
如果能做到以上几条,孩子就会成为不贪钱的人,就会专注于理想与幸福的实现。这里的辩证法稍加深思就知道:世上万物都是平衡的,有奉献才有获得,想到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孩子学会了奉献和大气,他们必定“不差钱”!(关于理财的具体做法,另当别论。 )
巧抓“教机”让孩子有钱没钱都快乐
□王丽洁
有人说:儿时,幸福是一件实物。长大后,幸福是一种状态。最后发现,幸福既不是实物,也不是状态,而是一种领悟!
对孩子来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过年给的压岁钱,就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幸福实物”,尤其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讲,他们还不大有攀比、嫉妒……这些严重影响快乐的心思。但对上了小学中学的孩子来讲,他们的内心对外在环境会敏感得多。谁的压岁钱多,谁的压岁钱少;谁家的汽车豪华,谁家没有汽车;谁家的爸爸是富翁,谁家的妈妈还下岗……他们敏感的心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快乐。
如果祖辈能适时抓住“过年给压岁钱”这个难得的“教育时机”,跟孩子面对面坦诚地“谈钱”,让孩子懂得金钱与人生的关系,提早从“实物幸福”走向“领悟幸福”,哪怕还“领悟不了”,但至少给孩子灌输了正确的“金钱观”,就能让这份压岁钱起到更多更大的意义。
如此,有钱没钱,孩子都会快快乐乐地过一个幸福的年!
新闻推荐
72岁的孙女士最近不断徘徊在心理诊室、医院等处,还时不时跑到报社反映心理问题。本就年迈的身体,看上去更加憔悴。原来,孙女士38岁的儿子一直未结婚,孙女士心急如焚,却无奈帮不上忙。“我儿子常年在北...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