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城阳女工在厕所生下一个女婴后(本报3月10日报道),引发了读者对未婚先孕现象的关注。
现在,流产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以至于记者在采访时,被不少专家委婉拒绝,“太泛滥了,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但当记者真的去面对这些流产的姑娘时,内心还是被深深震撼了。
3月10日,记者走进市立医院流产室,手术室外等候的6个年轻姑娘有5个是未婚先孕的,谈起流产,其实她们也很害怕。
案例1 手术前她从手术室跑出来
3月10日下午,市立医院妇产科门诊等候大厅处,几乎清一色的男士。有的坐在椅子上玩手机 ,有的则焦急地走来走去,还有的一遍遍去导医台那里询问。
从人群中一眼看过去,他显得有些稚嫩,不时摸摸手机又摸摸手上的交费单。
“你也在等里面的人吗?”(为了方便接触,记者只能扮作患者家属)
“是。进去40分钟了还没出来。”
“这是交费单吧,花了多钱啊?”
“700多块吧,又交了100多块,医生说孩子太大了。”
“哦,看你挺年轻的。今年有20岁吗?”
“差不多吧,不懂,就怀上了,唉……”
还没说几句话,忽然跑过来一个小姑娘,脚上穿着拖鞋。
“你怎么出来了?做完了?”男孩问。
小姑娘看着他:“不是,我害怕。外面摆着钳子、夹子的,我一看就跑出来了。”
男孩看了一眼记者,握着手把姑娘领到一旁,说了会儿话。姑娘一直在点头,男孩最后抱了一下姑娘,她又回到了手术室,临走前,她回过头看了眼男孩,两人相视一笑。
“她害怕是吗?”
“嗯!”
男孩不再说话。
案例2 我发誓:这是最后一次
一个不大的白色的门,上面写着“手术室”3个字。3月10日下午,记者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推门进去,流产室的全景便呈现出来。一间不大的休息室,中间是个过道,再往里走就是流产室了。护士长告诉记者:“她们都在休息室呢,你过去吧。”
这里摆着3张床,床边还站着3个女孩,3个女孩都不说话,眼睛却直盯着对面的手术室,还有两个女孩已经做完,正躺在床上休息。记者刚到不久,小杜便从手术室里面出来了,一位护士搀扶着她走到床边,叮嘱说:“穿上衣服,休息半个小时再出去吧。”
小杜脸色有些苍白,身上似乎没什么劲,好不容易穿上衣服,她把床上的被子拉开盖在身上。
“冷吗?”
“嗯。”
“是不是很疼啊?看你脸色不好。”
“肚子很难受,已经第二次了,做的越多越疼啊。”
“你才多大,就第二次了,这样多折腾啊。”
“22岁。我不做的话害怕被抛弃了。”
简单沟通后,小杜开始说自己的故事:
我们在一起一年多了,第一次怀孕,我用的是药流,但没流干净又来医院做了刮宫,特别疼。这次我选了无痛吸宫,怎么肚子也有些难受呢。其实 ,他也想要这个孩子,但很多情况不允许,我们还年轻,想先好好工作,再说现在要孩子他家里肯定也不会同意。其实 ,我自己心里更害怕,如果不打掉会被抛弃的。
小杜脸上的表情有些难过,她又把被子拉上盖住自己半张脸,过了好一会说:“遭罪的都是女人!这次之后,我再也不会来这了,太折磨人了。”
案例3 男友太忙,好友陪着来做手术
一进休息室,记者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前一天见过这个小姑娘。当时,她跟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在妇产科里跑来跑去,导医问她是什么情况,她支支吾吾半天没说话,然后怯生生说了句:“想到手术室。”导医就明白了。
“昨天见过你,怎么今天才来做?”
她面无表情地说:“昨天没排上。”
“哦,快轮到你了吧,你怀孕多久了?”
“两个月。”
“今天还是好朋友陪你来的吗?他呢?”
“他工作忙!”
医生喊了两声名字,她才反应过来 ,脱衣服进去。
十几分钟后,她从里面走出来 ,直接躺在病床上,额头上有点汗、脸色也不好,记者想再跟她说话时,她拿被子捂住了头。后来记者才知道,她今年还不到20岁,自己在青岛打工。
案例4 下了手术台就要去上班
短头发的那位美女是6个女孩中第一个做流产的,当她滔滔不绝讲经验时,都以为她做过好几次了,其实她今年也不过22岁。
“我来之前早就打听好了,朋友告诉我说,一点不疼可能就有点难受。”
“看你现在状态挺好的,已经敢走路了。”
“没什么不敢的呀,这个根本就不影响,你先自己心理上放轻松。”
短头发美女跟大家聊了一会,开始穿外套。
“美女们,我得先走了,下午3点还得开会呢,做了手术还不耽误干活啊。”
她去门口穿鞋,记者想跟她再聊两句,电话响了,她麻利地穿好靴子,接起手机:“喂!嗯,已经搞定了,马上就出去了啊。啊?不疼不疼,没什么感觉。你稍微一等,要不咱先去吃点饭吧,流了那么多血,饿了,先补补……”
◎现状:数字变化不大,变化的是流产人群
没有具体数字,但各医院流产室每天的状况足以说明目前做流产的到底有多少!市立医院妇科主任刘波说,数字没有太大的变化,变化的是流产人群。
“几年前每天能做20多台手术,现在有时还做不到这么多。”
“之前做流产的主要是育龄妇女,因为避孕不当造成怀孕。现在呢,育龄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好了,流产人群反而都是些未婚先孕的姑娘,二十岁出头的最多,也有十几岁的学生。”
从职业上来看,无业人员比较多,还有服务员、个体职工等。除极个别的是多次流产外,80%是第一次来做,10%~20%是第二次。
3月10日,青医附院流产室的张医生告诉记者:“平均每天能做7个。”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轻人做流产呢?”
刘波列出了4点:“首先是常识不够,不懂这方面知识;第二,有些人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发生一两次性关系不会怀孕;第三,有些人喜欢用紧急避孕药,但她们不懂,要么吃得不及时、要么量不合适。第四点最夸张,个别女孩为了骗取钱财、要些补偿而来做流产,确实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
在手术室时 ,医护人员曾经叫了一个名字,连叫两遍后没人应,马上就要离开了,一位小姑娘才突然站了起来:“是我,我在!”
刘波说:“来做流产手术的大部分都不用真名,我看的最多的一个名字是王丽,都是些百家姓,最普通的名字,什么丽丽啊、婷婷啊之类的。一看就知道是假名,我们医护人员也没办法,假就假吧,只要检查结果是真的,只要她没有什么并发症就行。”
用假名不说,这些人做完手术大摇大摆地走出去后,病历往边上随便一扔就走了。刘波说病历扔得到处都是。
新闻推荐
为了评4A级景区上百棵小树被砍断相关部门都说没接到石老人观光园的申请
为了评4A级景区上百棵小树被砍断相关部门都说没接到石老人观光园的申请日期:2010-03-09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