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琴岛通”卡备受市民的关注,关于此卡的讨论也非常多。近日,市民就问:“琴岛通”卡为何不记名不挂失?万一丢了咋办?针对这一问题,3月9日,记者采访了青岛市琴岛通卡股份有限公司及政府部门,听听他们是如何解答这些疑问的。
质疑:卡为何不能挂失
岛城实行一卡通,是城市发展进步的标志,然而,在肯定一卡通推广价值的同时,有些疑问始终困扰着市民。3月9日,就有市民说,将公交卡更换成“琴岛通”卡之后,卡的功能与使用范围将大大拓宽,可在公交车、部分出租车、轮渡、长途汽车站和便利店等地方使用。那么人们在“琴岛通”卡内预存的钱将不再是几十或一二百元钱,而会变得更多。就公交刷卡而言,不设置密码还可以,但是,如果丢了卡,这就跟丢了现金一样,随便到个地方就能将卡内的余额花完,而不仅限于乘车。这种情况下卡丢了,那损失可就不是小数目了。
记者询问了不少市民,发现大家在肯定“琴岛通”卡优点的同时,普遍担心自己的卡丢了咋办。“如果卡的使用没有安全保障,何谈便利?所以,‘琴岛通\’卡不记名、不挂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办法,肯定影响到市民购卡、换卡的积极性。”市民李先生说。
释疑:现实条件不允许
对于市民的这一担心,记者咨询了青岛市琴岛通卡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姓孙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琴岛通\’卡采用实名制从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在现实操作中是不允许的 。之所以这样讲,有三个原因:一是采用实名制就要产生黑名单,当乘客上车打卡时,系统就要先过滤黑名单,以查验该卡是不是已申报挂失。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丢卡的人少,如果丢卡的人多了,也就意味着黑名单会变长,这势必影响了刷卡的速度,市民乘车的效率也因此变低;二是根据国家住建部有关文件的要求,读卡的速度要控制在0.3秒以内,设置黑名单后也不符合技术上的要求;三是从全国各地已经实行交通一卡通的城市来看,采取的都是不记名 、不挂失 、不计息的模式。”
“万一这个卡丢了,是不是意味着里面的钱就找不回来了?”
“其实,‘琴岛通\’卡就相当于一个‘电子钱包\’,生活中咱们一般把现金放在钱包里,这个卡相当于是把钱存在了卡里。假如钱包丢了,里面的现金也就跟着丢了,‘琴岛通\’卡也是一个道理,一旦丢失,里面的钱也就没了。”该负责人解释说。
发展:以后可能有好方案
记者随后也联系了推广一卡通的行业主管部门——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一位姓陈的工作人员说:“一卡通分为A卡和B卡,A卡可记名、挂失,B卡也就是‘琴岛通\’卡则不可以。”就“琴岛通”卡不记名、不挂失的原因,该工作人员的解释与琴岛通公司工作人员的一样。
“难道就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目前来说,真的没有什么办法,为了尽可能减少市民丢卡的损失,我们也规定了该卡的充值额度,上限为1000元。市民要想保证卡的安全,只能平时自己多加注意,小心保管。推行一卡通是城市发展的趋势,现在处于起步阶段,只是在交通领域推开,随着以后逐步将小额支付项目纳入进来,可能会有好的方案出台,以保障用卡的安全。”
文/图 记者 李伟伟
◎记者手记
推行一卡通,是一个城市发展进步的标志,市民对此持肯定、支持的态度,毕竟它能为百姓生活带来便利,但是具体的推广细节,有关部门也不能不考虑。单就交通系统而言,原先的IC卡不能挂失,很多人都有看法。如今推广一卡通,市民在盼着能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希望能解决“挂失难”这一问题,以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而这也很可能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一个课题。
新闻推荐
红黄蓝旅游要靠“四驾马车”政府、景区、旅行社、媒体一个都不能少
红黄蓝旅游要靠“四驾马车”政府、景区、旅行社、媒体一个都不能少日期:2010-03-11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