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厌学甚至拒学的学生(问题学生)实施帮教,是全球范围内的教育难题,也是目前针对非主流学生的尖端课题之一。
虽然“问题学生”的人数少、比例小,但其活动量大、破坏力强,且多来自经济条件富足的家庭,有其特点和规律。在家庭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甚至缺失的形势下 ,对“问题学生”进行研究和帮教,不但对家庭、对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学术活力和教育交流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记者在得知岛城首家“跨界游学基地”正在筹备的信息后,对其负责人优尼可教育张老师进行了独家采访。
“特殊学生”必须“特殊教育”
“‘问题学生\’指的是成绩差、不愿学习甚至拒绝学习的学生,他们多有网瘾、早恋、疯狂追星等不良嗜好。”张老师指出,现在很多家长对待“问题学生”时,总是认为只要孩子还没有发展到频繁逃学、流连夜店、通宵不归的地步,就仍把孩子留在学校继续学习。
“这是一个错误。家长认为至少有学校老师在管理和约束孩子,表面看对孩子有帮助,其实这种孩子已经不是‘学生\’了,他只是背着书包装模作样的‘闲人\’,一个老师眼里的害群之马,同学心目中的‘差生\’。他在学校没有任何可以自信和自尊的理由,所以最终是对他更大的伤害甚至摧残。”张老师说道。
“家长必须考虑用另外的方式来培育你的孩子 。传统的学校教育显然力不从心,根本不适合你的孩子 ,何必非要强迫孩子在这棵树上‘ 吊死’呢?何况他也有很多普通学生不具备的能力和特长。他往往比其他学生兴趣更广泛,知识面更宽,而且普遍反应快,脑筋活。很可能是电脑、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只要方法得当,对他将来的成长、成人、成材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他既然已经被证明为不适合常规教育的学生,就必须用特殊的教育方法来重新培养和塑造。这就是跨界游学的价值和意义。”
“特殊教育”重在科学方法
在我国,对问题学生的帮教并不新鲜,也出现了很多这样那样有争议的做法。有的省市对问题学生体罚式的“以暴制暴”导致学生跳楼,“电击治疗”致使学生伤残,“谈话教育”越谈越糟,“心理疏导”越“疏”越“堵”。家长为此陷入痛苦、绝望的深渊。
对此,优尼克教育张老师告诉记者:“我们这个教育机构是得到联合国教科文协会学术授权的,其核心知识产权在美国国家数据出版中心备案,也申请了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著作权登记。”跨界游学基地也是按要求设置的特殊帮教场所,不是学校,不按照学校的模式教学,设有学生极其热爱的18项公共运动和游戏,其余量身定制的个性化课程(活动)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在其他省市和海外进行。
张老师进一步解释,游学基地采用“不体罚、不灌输、不强迫”的创新教育模式,通过“身心历练、自然回归、激发兴趣、培育方法、直线成材”的帮教方法,来帮教问题学生。根据规划,9月1日“青岛基地”将接纳首批“问题学生”。
跟家长一起建立游学基地
据了解,与绝大多数学校不同,“游学基地”不是自己组建招生的,而是与学生家长联合投资的。据称此模式目前在国内还是第一家。
“对问题学生的帮教效果一直存在争议,因为没有好坏的标准。我们会招募3名家长,将全程参与‘青岛基地\’的建设,全面了解个性帮教的原理和方法,亲眼目睹孩子的巨大转变。家长将50万元投给游学基地,家长是老板之一。他不必担心对孩子的帮教效果不好而无法索赔。因为,我们多次验证过对学生帮教的效果,才敢这样合作。家长同时享受投资人的权益,孩子在身边,家长放心!实效帮教,家长看得见!”张老师指出。
“50万元不是普通的学费,而是‘游学基地\’的股份。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的学费打‘水漂\’。孩子等于在家长自己的学校受教育,家长更放心,配合更好。真正想帮助孩子的家长会懂得这样做的价值和意义。”
这种颇具创新意义的做法和理念,究竟在岛城将有何反响或争议,本报将持续关注。
赵正博李茜
新闻推荐
苏泊尔的蒸锅,咋用两次就裂了呢老两口把发票丢了,这下麻烦了日期:2010-03-10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