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青少年当中,有80% 是16岁到18岁的孩子”;“不要试图改变孩子,别以为你比孩子聪明多少”;“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4月28日上午,在本报组织的青少年教育座谈会上,专家妙语连珠。虽然现场有十多名孩子家长在场,但是专家们没有给这些家长留面子,而是把“问题孩子”出现的矛头直指家长。前来参加座谈会的孩子家长臧女士说,她是一个单亲妈妈,平常对教育孩子的问题非常困惑,“今天,通过专家的讲解,我对教育孩子充满了信心,回去后,一定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参加座谈会的嘉宾
青岛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法制团秘书长 卢浪秋
青岛市教育局基层教育处主任 田山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审庭副庭长王莉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 王冠军青岛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青岛市家庭成长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王茹
专家语录
犯罪的青少年当中,有80% 是16岁到18岁的孩子,他们本身就处在朦胧、好奇状态,在任何方面都想着展示自己,来证明“我很强”
不要试图改变孩子,别以为你比孩子聪明多少
家长好好学习 ,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一个成功的孩子后面,有一群成功的家长
A 16岁到18岁是犯罪高峰期
“信报22日的报道我看了,事实也的确如此,现在虽然被判刑孩子的总数量下降了,但是严重的青少年犯罪的确呈上升趋势,特别是 16岁到 18岁的孩子。根据相关的统计 ,这个年龄段孩子犯罪总数量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总数量的60% 以上 。”座谈会开始后,青岛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法制团秘书长卢浪秋说,青少年被判刑入狱的总数量下降,是因为法院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尽量不把青少年送进监狱,“而16岁到 18岁年龄段的孩子容易犯罪,特别是这个年龄段的农村孩子犯罪是有原因的 ,因为他们都想证明‘我很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生理都在发生变化,他们自我、独立的意识也在慢慢增强,希望用大人的行为模式来处理问题,“他们本身就处在朦胧、好奇状态,在任何方面都想着展示自己,来证明‘ 我很强’,希望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成长,所以就容易做出让人想象不到的事来。”
为了证明这一点,卢浪秋举了个例子。他说有个孩子15岁,正上初中,在家里家长管得很严,在学校也非常守纪律,但是,这不代表他的内心就没有“我很强”的表现欲。在一次和同学的谈话中,有一个同学说,自己被附近的一个居民“欺负”了,他为了展示“我很强”,就答应同学,去“报仇”。结果到附近的居民家中,把那个居民打成了重伤,最后,这个孩子也因此被判刑 。“但是 ,法院在审理之前,给孩子做了调查,发现孩子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坏孩子\’,就给他判了缓刑 ,还对他的前科进行了封存。”卢浪秋说,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孩子心理发育过程中的不成熟表现,“当然,这个例子也能说明,为什么现在被判刑入狱的孩子少了。”
B 教育孩子不能只当导演,还得当演员
“为什么现在16岁到 18岁考不上学的孩子没有地方去?我认为咱们现在的教育制度设计有问题。”虽然青岛市教育局基层管理处的田山主任和卢浪秋秘书长是朋友,但是卢浪秋根本就没有给他面子,而是很直白地说明了自己的看法。
现在青岛市内四区的每所中小学校都设置了法制副校长,这些副校长都是从公安、法院、检察院请来的法官。法制副校长的责任也非常明确,那就是在每个学期开学时,定期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还得指导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
“对,现在除了法制副校长以外,我们还和教育部门一起,在全市建立起了100个法制教育基地。”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审庭副庭长王莉抢过话来说。
“的确,在教育孩子方面,学校也肯定有不足,我们也在努力改进,但是相比学校来说,更需要提高的应该是家长。”面对10多名家长,田山没有留情 ,“经常有孩子的家长跟老师说,‘ 孩子交给您了,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可是老师能打能骂吗?所以经常有孩子在学校一个样,回家一个样的现象出现。”
C 家长跟孩子的矛盾就是农夫和蛇的故事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冠军一直在听家长们的诉说,他把现在的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总结为一句话:“这就是农夫和蛇的故事。”
在寒冷的冬天,一条小蛇被冻得蜷缩在路边。有位善良农夫路过发现了,他忍不住把蛇拿起来放进自己的棉衣内,让它暖和暖和,可没想到,蛇在苏醒后反咬了农夫一口,农夫中毒了。甚至到最后他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救了蛇却遭到这样的下场?这就是童话农夫和蛇的故事。
王冠军说:“家长有没有真正去考虑孩子的心理,他们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你们都知道吗?就像农夫他不问蛇的想法就改变了蛇的生活,那蛇肯定会生气了,道理都是一样的。”
D 家长,不要以为你比孩子聪明多少
“孩子身上有一股巨大的能量,就看应当如何引导了,千万别企图制伏孩子。”青岛市家庭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王茹说,也不要认为你比孩子聪明多少,“现在孩子看什么、听什么,家长都知道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家长要和孩子共同成长,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比孩子聪明多少,因此更不要试图制伏孩子。”
“那么我们应当怎么办呢?”王茹接着说,处以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认同,只要有人欣赏他,他什么都会愿意去干,“比如说,他在耳朵上打个耳钉,别的同学就会欣赏他,那么他就会打上;如果他能用武力征服同学,获得同学的欣赏,他也会努力朝那个方向努力。”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试图强行改变他们,因为一旦你试图强行改变他们,就会让他们身上的那股巨大的能量变向”。王茹解释说,“那么我们就看着他们用武力征服同学吗?当然不是,因为在他们的身上肯定还有优点,家长就要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引导他们,欣赏他们,让他们身上的巨大力量顺着他们的优点前行,这样,孩子自然就不会通过别的途径来释放自己的能量了,孩子也就走上了正路。”
王茹还说,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有分工的 ,“家庭对男孩的教育和对女孩的教育也是不一样的 ,对男孩来说,更多的是父亲的责任,父亲要用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让孩子认识到,孩子要成为一个男人,肩上担负着责任,要学会顶天立地;而对于女孩的教育,妈妈的责任要更重要一些,更要注重对他们的道德品质教育,要告诉他们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家长的苦恼
第一位苦恼妈妈孩子撒谎我该怎么办
我孩子还没有到刚才专家说的16岁到18岁这个高峰期,今年11岁,但现在有些地方开始出现毛病。比如说我发现孩子现在开始撒谎,如果不教育的话将来还不得天天跟我说谎话啊。有件事让我最近一直很头疼,不知道怎么做?前段时间,我孩子的同学拿了个U 盘到教室,具体过程我也不是很清楚,反正到最后这个同学的U 盘不见了,老师让我孩子跟另外一个同学回去写过程,应该是证明自己没拿吧。但现在学生正在忙着期中考试,老师又说这件事先放下,等考完试再说。但从那之后,班里的同学就开始说,谁谁谁偷了U 盘,用了偷这个字眼。回来后我也问孩子,他拿了吗?孩子说,没有!
其实我现在也弄不清孩子到底拿了没,因为他之前说过谎。但同学说他偷东西这点我确实接受不了。这几天我一直在想,要不然我就买个U盘给那位同学,不管我孩子拿没拿,就让这件事过去吧。要不对孩子影响实在不好。
专家建议:对于李女士要买U 盘的举动,包括王冠军在内的所有专家都一致建议:不要管!11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处理方式,让他自己去做这件事,不管是听到同学的职责还是老师的怀疑,都要自己去面对,这些成长路上该遇到的挫折必须要经历才行。
第二位苦恼妈妈“儿子”不喜欢我咋办
我知道再婚家庭都不容易,我带着个女儿,他带着个儿子,我们感情很好,所以就结婚了。我的女儿从小跟着我很懂事,对新爸爸也没有任何抵触。但对于17岁的儿子,我却一直很伤心,有什么事他不跟我说,他只跟自己亲生妈妈说。我现在一直想用真心来感动他,希望他能把我当成一家人,但看起来有点难。
专家建议:儿子跟亲生妈妈离得近,问题不能由你自己去解决,去找孩子的爸爸,让爸爸去谈,如果爸爸不会说话,那就找姑姑或者别的人,总之自己不要去动这块,很敏感。另外,你在跟孩子的交往中要记住:谈情谈爱不能谈理,你可以去关心他,也可以去爱他,但你不要说,孩子,我们谈谈吧。一旦牵扯到讲理了,那事情只会越谈越乱,矛盾也会越来越深。
专家总结:按这16个字来做
在座谈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卢浪秋说,他已经总结出了各位专家提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总结起来,可以归结为16个字:标准适度、鼓励为主、善待谎言、冷静处事。”
“标准适度,就是说,不要对孩子做出超过他承受能力的要求;鼓励为主,就是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对于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要让他们自己分析,做得对不对,这样,他们以后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卢浪秋说,“善待谎言就是说,当孩子撒谎时,他们肯定是在自我保护,所以,不一定当面拆穿他们,而是要和他们坦诚相待。坦诚相待就是要求家长要冷静处事,当家长问孩子时通常会说,‘你说实话,没事\’,可是他说了真的没事吗?所以,让孩子不再因为自我保护而说谎,就要求家长要冷静处理问题。” 文/记者 宫岩 王磊 图/记者 李玮
新闻推荐
五一假期,哪些品牌在打折?日期:2010-04-30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