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民心
通道——它凝聚着七百万青岛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实现了几代青岛人连接青黄的梦想,是百年青岛建设史上新的里程碑。
这是一条黄金通道——它将成为实现“拥湾发展”战略的重要链条,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纽带,推进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这是一条绿色通道——它体现了快捷、安全、人本、环保的现代建设理念,展现了建设人文隧道、科技隧道、环保隧道的追求,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昨日上午,随着一排炮响,挡在“青黄”之间的最后一道墙被 “推倒”,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全线顺利贯通。青黄两地在海底“握手”,“青黄不接”彻底成为历史。昨天的贯通仪式在薛家岛举行,上午10时30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阎启俊,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和市老领导、国信集团董事长崔锡柱、工人代表、八大峡居民代表、薛家岛居民代表一起按下起爆器,在一片欢呼声中,青岛与黄岛,天堑变通途的多年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若飞,市政协主席孙德汉,市委常委、开发区工委书记姜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何建平,市委常委、秘书长王鲁明,市政协副主席、市发改委主任刘明君参加了贯通仪式。副市长胡绍军致辞。
建设者挥舞大旗呐喊庆祝
而在海底下70米的隧道内,来自青岛国信集团、中铁二局、中铁十六局、中铁十八局、中铁隧道集团的隧道建设者们则挥动着手中的大旗,站在刚刚爆破的岩土渣上高呼呐喊,为这一天的到来而欢呼,而骄傲。此情此景,让人振奋。出席贯通仪式的著名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老先生忍不住留下笔墨 “青黄不接已成为历史过去 今日天堑变通途 可喜可贺造福青岛人民 惠泽后世”,一书胸臆。此外,薛家岛后岔湾村、南庄等村的村民听说隧道贯通了,忍不住一块结伴来到现场,争先恐后一睹隧道的风采,村民生克花对记者说:“原来住的都是低矮破烂的小平房,做梦也没想到隧道能建到自家门口,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10分钟便可往返胶州湾两岸
青岛海底隧道北起点在团岛路,南端在薛家岛北庄村和后岔湾村之间出洞,胶州湾海底隧道全长7800米,其中陆域段3850米,海域段3950米,隧道长度目前在我国海底隧道中排名第一、世界第三,是我国在建的第二条海底隧道。
隧道设计为双向六车道,按城市快速道路标准,设计时速80公里,使用年限为100年。隧道采用V形坡,隧道最低点高程为-70.5米,至海底面44.5米,隧道的最小埋深25米。总投资32.98亿元,预计2011年上半年建成通车,届时,开车只需10分钟便可往返胶州湾两岸。
胶州湾海底隧道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拉动青岛、黄岛两地经济协调发展、缓解交通压力、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和产业结构、把青岛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装修”明年初完成
隧道内将建设三个海水排水站 每隔50米就设有逃生洞
海底隧道主线贯通后,隧道施工将继续进行主隧下部开挖、水沟施工、路面铺设以及防水涂料的铺装、洞内装饰、照明、排水、供电、通信、消防等机电设备安装和内部装潢,计划于明年一季度完成,上半年竣工通车。
下部开挖 已有标段施工
据青岛国信胶州湾交通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部长赵守民介绍,为了隧道结构安全,施工人员先进行隧道上半部开挖,然后对下半部开挖。下半部同样开挖成仰拱,然后喷射混凝土做初期支护,再回填混凝土,做成24公分厚的混凝土层,下半部结构做好后,在混凝土层上铺设沥青,隧道路面就出来了。下半部开挖对整个的结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标段开始了施工。
通风 安装116台射流风机
胶州湾海底隧道属于公路隧道,将通行大量的机动车,汽车尾气排放较多。为了保证洞内通风,将在通风竖井里安装18台轴流风机,在拱顶上安装116台射流风机。
排水 每套装备都“一用两备”
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说,为了排出各种水患,在隧道内将建设三个海水排水站,安装海水排水泵,而且每套装备都是 “一用两备”,就是用一套、备两套,防患于未然。另外在四川路主隧道口、台西三路匝道和团岛二路匝道口以及服务隧道口都设有雨水泵站,一旦遇到下大雨等情况,这些排水设施将发挥巨大作用,在很短时间将积水排尽。在薛家岛端则利用地势高差,自然排水。
防火 每隔50米就设逃生洞
“在隧道建设时每隔50米就设有逃生洞。每个逃生孔洞内设有消防箱,箱内有两个灭火器、水龙弹、泡沫灭火器。”赵守民说,在管理中心设有远程监控,一旦发生火灾可在第一时间报警。此外,隧道两端端口都设消防站。
新闻推荐
针对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违规行为,青岛市将从增加有效供应、合理调整住房用地供应结构、突出保障重点、加快保障性住房和“两改”项目建设等方面来稳定市场,保证市场供应。增加市场有效供应2010年...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