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各行业的行风建设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越来越受到群众关注,尤其是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行业,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工作作风的提高,更是备受瞩目。
记者了解到,从这学期开始,青岛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围绕“爱与责任”的主题,通过学习反思和整改提高,重点解决思想、作风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师德师风建设为什么要大张旗鼓的推进,从哪些方面规范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又将受到哪些处分,对此,青岛市教育局张锡科副局长作了详细的解答。
教育均衡首先是教师均衡
温家宝总理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由此可见,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在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环境不断优化,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而人们普遍关心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首先是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问题,反映强烈的择校问题,首先是择教师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全市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结合最近发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张副局长指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几个要点中首先是强调了师德,强化了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是师能,强化了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师德和师能上哪个更重要?党和国家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因为教师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未来。
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教师的身教对于学生心灵的震动,对学生真善美的启迪,往往具有比言传更为直接的影响力,每位教师自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
张副局长介绍说,在全省连续两年的电话民调中,青岛市的教育排在第一位,在全市民调中也排在第一位,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常抓不懈。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师德师风出现了一些偏差,例如部分教师自身要求不严,与学生、家长之间了解、交流不够,部分教师存在重教学轻教育的现象,工作中放松了对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极个别的教师还存在有偿家教、吃请受礼等不良现象。尽管是少数现象,也决不能姑息迁就,必须防微杜渐。现在抓师德师风教育,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教师,如果现在不抓,任其下去,那将对青岛市教师形象影响更大,危害更深。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
谈到这次师德师风建设,张副局长着重强调了“爱与责任”这个主题。爱是教育的生命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以自己的言行实践了“爱满天下”、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浸透着这种爱的一言一行,滋润着学生的心灵,辅助着学生的成长,关注着学生的未来。责任是教育的主旋律,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人民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如何让我们的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让正在成长的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离开了责任,我们的教师就难以胜任教育工作,教育事业就难以健康发展。
注重实效建立管理机制
张副局长指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学习反思和整改提高,目的在于切实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好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二是重点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做到以人为本,依法治教,规范教学行为。三是解决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规范办学管理,建立和落实师德师风与学年度考核、评优选先、职务评聘等相挂钩的长效激励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
“只有动真格的,才会有效果,”张副局长说,市教育局这次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区市教育目标责任制管理,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对师德师风出现问题的学校,要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同时建立师德师风达标评估制度,各学校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职称、评优、聘任等的必要条件。为保证监督,还要求各区市教体局要公布师德师风建设监察室电话,建立社会、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监督体系,通过各种各样形式,了解、掌握教师的师德师风情况。
另外,市教育局以及各区市教体局、各学校建立师德师风调查处理机制,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通报一起,提高警示效果,发挥震慑作用。
记者 刘鹏
新闻推荐
早报文娱专讯 山东省 “读者喜爱的图书馆”、山东省“优秀图书馆工作者”和山东省“图书馆特色服务品牌”评选活动近日结束,青岛市4个公共图书馆、3个图书馆服务品牌和4名图书馆工作人员榜上有名...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