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距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星期了,从本周开始很多学校已经进入自主复习的阶段了,考前10天 ,成绩还能提高吗?在家复习又该从何处下手呢?怎么才能踢好高考这踢门一脚呢?就冲刺期考生们最易走入的误区,记者采访了一些高考专家,请他们来给考生支支招,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很多难题还都不会做,心里很慌”
名师支招:要学会战略放弃
出场专家:青岛39中高三学生辅导处朱主任
这一阶段的复习不应再沉迷题海,尤其不要再花大量时间在难题上,从历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高考试题一般有容易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之分,其中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占到了总分数的80%左右 。在离高考只有10天的时间里 ,我建议学生复习时采取“抓小题带大题”的方法,因为小题的解题思路往往会在大题中得到体现。
另外,遇到困难的问题,一个聪明做法是将它们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每进行一步都可能得分,这叫“大题拿小分”。中低档题是大多数学生的主要得分点,考试时的主要精力要用在这些题上。那些难题对不少考生来说,即使带回家也不一定做得出,因此要“学会放弃”,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在高考中,最后几道有难度的大题是要拉开考生们之间的差距,是为了那些上顶尖大学的学生而准备的。
“抓紧时间做题,说不定就押对宝了”
名师支招:多看旧题、错题,查漏补缺效率最高。
出场专家:青岛学大教育徐老师
现在还是有些学生喜欢做新卷子,不习惯总结回顾,结果再做题,对的依然对,错的依然是错。所以查漏补缺是冲刺阶段的重头戏。最后十几天的复习要做好计划,不能打乱。找准自己的问题和弱点有针对性地攻克难关。最后阶段每天做适量的练习,保持做题的感觉,状态自然会提升。
题目数量不要多,需要的是反思和归纳。可以看一下以往做过的试卷,题目是怎么问的,对照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有什么出入,归纳出一套方法,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这样答题命中率才能提高。此外,在归纳的过程中,可以把不同题目的共通点摸出来 ,根据规律作答。
对于以前做过的错题重新再看一遍,反思自己为什么会错,哪个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在反思过程中着重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否则,即便是这道题以后不会错了,换了一种问法或题型还是会错。
“天天睡到自然醒,休息好最重要”
名师支招:调节好自己的生物钟。
出场专家:青岛步步高学校李校长
距离高考最后几天,很多学校都会放假,让学生自己在家复习,这时候许多学生就乱了手脚。天天晚上熬夜看书,白天睡到日上三竿,其实这样对考试大大不利,天天睡到自然醒,也是存在一定的误区的。冲刺阶段要适当休息,但是休息不等于彻底放松,不要因为考期的临近、学校和家庭的要求、同学间的竞争以及对自己前途的考虑,就打破规律。
高考前十几天调节自己的生物钟和情绪显得尤为关键,许多考生平时的作息时间与考试期间的作息时间不一致。而人体的节律具有“惯性”,很难一下子完全调整过来,所以必须提前行动,以便使自己各方面的情况 ,在考前调整到最理想的状态,除此之外还应该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其实高考更像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说到这还特别提醒家长,这段时间不要特别给与孩子照顾,平时什么样现在就什么样,过多给孩子照顾会增加孩子的压力。
“什么都看不进去,总觉得时间不够”
名师支招:教材、教材,还是教材!
出场专家:青岛明道教育李颜秀老师
把复习收缩到教材上来,这是老师们反复强调的重中之重。在距离高考只有十多天的时间建议考生不要在自己知识的“死角”上下工夫,这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回归教材。回归教材就是要将教材至少通读一遍。要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逐字逐句通读,做到毫无遗漏。力争在高考考查教材基本知识的题中少丢分或者不丢分。在回归教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梳理教材中的知识,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打通主干知识之间的通道,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融会贯通。
另外,回归教材最重要的就是深刻领会教材中的内容,在教材中寻找高考的“影子”。例如,像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对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 ,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能有实效。
记者 李茜 赵正博
新闻推荐
青岛也能进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了招商银行将于5月底推出该业务日期:2010-05-26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