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种形式的经典教育活动在国内兴起。经典教育活动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目前,全国有三十三个省(市、区)1500余万少年儿童参加诵读经典的活动,同时受益的成年人超过5000多万。在这种大背景下,目前在青岛的少年中,也掀起了“国学热”。
青岛市国学学会副会长、青岛大学硕士生导师张轶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9年,太原市从未上过学的13岁少年孙天昌高考考出了659分的高分,高出理工类第一批最低控制分数线87分。“孙天昌家人早早认识到从小让孩子诵读国学经典的益处,《论语》、《大学》、《孟子》、《道德经》、《弟子规》等经典,天昌已烂熟于心。他在《人要豁达》一文中写道:‘豁达,是楚庄王绝缨之宴上的宽宏大量;是韩信被辱后的挥之而去和衣锦还乡之后的宽容忍让;是勾践降吴为奴之后的坦然自若;是一位老者在传家之宝被鉴定为赝品之后的淡然一笑。这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更是一种修养……\’这就是一个13岁孩子的见地,沉淀其中的是经典的厚重和博大,而这些已经深深浸润了天昌的心灵。”
张教授指出,对于教师或家长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跟孩子讲解经典。话语陌生导致失语,面对经典真的无可奈何。为此,张教授对学习国学经典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要勤于学习,不要自暴自弃。自学与求教相结合,同时结合自身经历向孩子讲授经典的时代价值。千万不要为诵读而诵读,更不要强行背诵,那样会消弭孩子的学习兴趣。故事化的讲读方式,体验式的情景再现,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当然,你最好能参加培训学校,跟专业老师学习专门学问,这样才不会出丑。
其二,要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晨读暮诵,不得偷懒。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要躬身亲睹,而不要袖手旁观。更重要的是要与孩子完全平等,要允许孩子参与论辩,而不要耍教师或家长脾气。孔子的教学方式是“侍坐”,其实就是平等论辩,而不是满堂灌。
其三,身体力行,实践学问,就是学而时习之。不要闭门造车,而要读无字书。当然,躬行而外,还要思辨、冥思也是智慧的要素。
新闻推荐
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免费活动等您参加日期:2010-05-26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