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辛苦:走南闯北 甘甜:追花逐蜜,辛苦:走南闯北 甘甜:追花逐蜜

来源:青岛早报 2010-05-19 09:05   https://www.yybnet.net/

通往榉林山电视塔的蜿蜒山路旁,成群的蜜蜂围着几十个蜂箱打转。离蜂箱不远的帐篷内,52岁的陈长旭收拾完锅碗瓢盆后走了出来,瞅着眼前的这片槐花林皱起了眉头,因为今年春天的气温偏低,槐花“迟到”了半个月以上。

每年5月中旬,陈长旭都和许多养蜂人一样,带着几十箱蜜蜂来青岛安营扎寨,采蜜卖蜜。两个月后,他们将重新起程向北,赶往河北、内蒙古、东北,追逐着从南往北依次开花的各种蜜源。他们,就是这样一群走南闯北“随花而动”的采蜜人。

祝秀贵 53岁 浙江江山人

追逐鲜花盛开的地方

“我家是全国的养蜂之乡,老乡们一年到头都在外面。”53岁的祝秀贵已在青岛生活了整整19年,但南方口音一点都没变。祝秀贵的老家在浙江省江山市,当地几乎一半人在养蜜蜂。她一家也不例外,父母和哥哥都是养蜂的行家里手。

1985年,祝秀贵和丈夫开始了采蜜的“游牧”生活。和其他养蜂人一样,祝秀贵和丈夫一年中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带着他们的蜜蜂跨越地理纬度,转遍大半个中国,追逐着从南往北依次开花的各种蜜源。

“每年春节到清明节前后,我们会在江西休整,清明一到,这一年就算开始了。”祝秀贵说,每年采蜜的第一站是安徽,那里也是油菜花开的最早的地方。采蜜加上打蜜,大约一个月后,采蜜队伍将赶往苏北,采第二茬油菜花蜜,之后一路北上是河南商丘、沂蒙山地区的槐花蜜,5月中旬才来到青岛。

在青岛呆上两个月,队伍又得上路去北京采大田的西瓜蜜;河北唐山的酸枣、荆条蜜;等到9月份,在内蒙古采完荞麦蜜后,将再返回唐山采玉米蜜,然后把一年的“收成”带回青岛,直到春节时回江西老家,等待下一年花期的开始。

1991年,祝秀贵的儿子6岁那年,她在青岛榉林山公园脚下的一间小平房定居下来。10平方米的小房里除了一张床,地上摆的是装满了蜂蜜的大桶,吊铺上堆的是打蜜用的工具。如今,四处采蜜的活交给了丈夫和儿子,每天她就在 “家”门口支起一张小桌子,摆上她家酿的蜂蜜对外销售。

“在青岛采蜜其实挺难的,很多养蜂人来青岛主要是为了卖蜜。”祝秀贵说,青岛是个特殊的城市,这里每到花期来临时,经常伴随着大风和降雨,加上早晚潮湿,如果再遇大雾天,花很快就蔫了。而且,主力花种槐花又是同时开放,不像油菜花等开了一茬还有一茬,坏天气一来槐花会被打落,所以在青岛采蜜往往是“十年九不收”。

但即使如此,许多人都把青岛当成了一个很好的“中转站”,因为这里是一个蜂蜜消费较大的城市,而且是一个继续北上采蜜最好的休整地,上半年采完的蜜拉到这里来卖,等待下一站的花开了,随时可以起程出发。

肯秀莲 54岁 浙江金华人

采槐花蜜今年来早了

“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往年的5月,一串串洁白的槐花早已缀满枝头,阵阵花香迎面扑鼻沁人心脾。今年受低温影响,却迟迟不见槐花绽放的迹象。按捺不住的养蜂人按照惯例早早来到,可是他们见到的却只是槐树的嫩芽。

在开发区柳花泊小珠山脚下,来自浙江、江苏等地的20多家养蜂人,已悄然在开发区小珠山山脚下安营扎寨,队伍蜿蜒在山路之间约有一公里长。在通往小珠山的路边扎起了一排排的帐篷,一排排暗灰色的蜂箱错落在帐篷之间。

54岁的肯秀莲来自浙江金华,在她的老家,养蜜蜂的人有很多。“开发区目前来的20多家养蜂人,有一半多是金华老乡。“我从18岁起就开始跟父亲一起养蜂,30多年了,每年都有一半时间在外奔波。”伴随她的,除了老伴,就是那些数以百万计的蜜蜂。

每年5月,肯秀莲都会和她的老乡一起赶到开发区柳花泊小珠山脚下,让自己的“小宝贝们”采集这里的洋槐花蜜。“我带着蜜蜂来小珠山采蜜已经有23个年头了,今年带来了150个大箱,20个小箱。这里机动车和工厂少,空气质量好,槐花都没有受到污染,采出的蜜也好。”肯秀莲说。

“今年青岛的槐花开得太晚了,去年5月1日已经酿出槐花蜜。来青岛之前就已经打听好了,今年的槐花可能会推迟开放,行程也就往后推了几天,没想到还是来早了。”肯秀莲说,今年气温偏低,各地的花期都推迟了。3月底4月初,江苏的油菜花才开,还不到一个月花期就结束了,再加上接连碰上阴雨天,蜜蜂饿死好多。

“我们这一行要看天吃饭,有时候就相差五六里地,采蜜的数量就会有很大差距。”肯秀莲说,往年5月初,小珠山的槐花就大面积开了,现在来看还得等1个星期左右。

来自浙江兰溪市赤溪乡的养蜂人郭正元对此也很无奈,他说,江苏的油菜花花期已经过了,在那边等着还不如提前来青岛看看。

姜振山 49岁 河南开封人

老乡结伴外出平摊费用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每当人们问及养蜂人姜振山的老家时,这个49岁的汉子张口便唱。养蜂16年的姜振山来自河南开封岗李乡田庄村,“我们那里有这个传统,全村有百余户都是养蜂人。过完年,大家就会提前商量采蜜的路线,分成许多个小组,有三四家一起的,也有七八家一起的。然后大家一起租车,这样平摊的运费少,成本也相对低一些。”姜振山告诉记者,他养了这么多年蜜蜂,今年春天天最冷,对蜜蜂采蜜影响很大。

“为了追赶花期,我的生活像游牧民族一样,四处安营扎寨。”姜振山的老乡——43岁的郭正元说,他在山洞、路边、山沟等地方都住过。外出时,他得带上帐篷被子、锅碗瓢盆和几个大蜂蜜桶等。收音机是他这个养蜂人的必备物品,也是最好的解闷、了解外界信息的伴侣。由于蜜蜂转移是个非常麻烦的事,他们都是几户一起,用汽车运送蜂箱。

到了目的地,郭正元会先和当地的村民联系,然后在村民的果园边摆好蜂箱,自己就在蜂箱边上扎好帐篷。几根铁架、一个大的塑料布,几十分钟后就能扎成一个帐篷。白天,蜜蜂采蜜,郭正元得打扫一下蜂箱四周的卫生。一般是每过二三天时间,他就得将蜂箅取出,用蜂刷把蜜蜂扫开或抖掉,用取蜜机将蜂蜜甩出来,然后过滤装瓶。

姜振山告诉记者,以前爷爷和父亲养蜂酿蜜都由当地供销社收购,现在不行了,只能靠平时的零售和东北地区大的制药厂收购。只要一到辽宁、吉林、黑龙江,就会有人开着货车来收蜂蜜及蜂王浆等用于制药。

蜜蜂采蜜不是采花粉

许多人小学就学过蜜蜂采花粉酿蜜的知识,有些书里也提到“花粉酿成蜜”,其实不是这样的。和蜜蜂打了30来年交道的肯秀莲告诉记者,蜜蜂是采集“花蜜”酿蜜,并非采集“花粉”酿蜜,“花粉”是酿不出蜜来的。

“蜜蜂把蜜作为食物,酿蜜的过程其实就是储藏粮食的过程。”肯秀莲告诉记者,在一群蜜蜂中,有一只蜂王(雌蜂)和许多工蜂以及少数的雄蜂。工蜂在蜂群中要算最勤劳的了,它担负着采蜜、侦察、守卫、清理蜂箱和饲喂小蜜蜂等等的工作。

肯秀莲说,小蜜蜂飞到花朵里去吸取花蜜,花蜜贮藏在工蜂的蜜囊里。蜜蜂飞回蜂巢时便吐出花蜜。为了使蜜汁尽快风干,千百只工蜂还要不停地扇动翅膀,然后把吹干的蜂蜜藏进仓库,封上蜡盖贮存起来,留作冬天食用。

“别小瞧这些小蜜蜂,它们能够飞到三四公里以外的地方,去采集花蜜。”肯秀莲说,在通常情况下,一只工蜂一天要外出采蜜40多次,每次采100朵花,但采到的花蜜只能酿0.5克蜂蜜。如果要酿1公斤蜂蜜,工蜂就得飞行50至60万次;而蜂房和蜜源的距离为1.5公里的话,几乎要飞行12万公里的路程,差不多等于绕地球飞行3圈。它们没日没夜地不停工作,生命只有一个月左右,一旦蜇人随即死亡。

白糖水喂蜜蜂“酿蜜”

记者在开发区还看到另外一番景象,在满是灰尘的马路边,养蜂人随便支起一个破烂的窝棚,放上几群追花夺蜜的小蜜蜂,纯蜂蜜、鲜王浆、蜂胶、花粉往玻璃杯、可乐桶、塑料壶里一装,剩下的就是静候买主了。

吉林省蜂产品协会会员、从事养蜂行业30多年的老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一些养蜂人只带了几个箱子和少量的蜜蜂,就能天天产出新鲜的蜂蜜,这有可能吗?“四五年前,真蜂蜜在市场上占蜂蜜总量已经不到一半,现在的情况只能更糟,让人气愤又无奈,家人多次劝我不要找麻烦,可是我实在憋不住。”

“有一种高级别的造假,就是给蜜蜂喂白糖水,但这起码经过蜜蜂 ‘加工\’过了。”老王说,有人把熬好的白糖水倒在蜂箱里面的塑料槽上,勤劳的蜜蜂一晚上时间就会把这些白糖水搬到巢里。喂白糖产的蜜虽然质量没有花蜜好,但也算是蜜,但如果是纯粹的造假就太可恶了。

老王说,养蜂的人都知道,一种是把麦芽糖或白糖加上甜蜜素、增稠剂、香精和水放在一起搅拌,假蜂蜜就做出来了。还有个别养蜂人先将白砂糖熬化,再向里面加少量蜂蜜,这就成为马路边上常见的“蜂蜜”了。

老王说,蜂蜜不能一天一打,5天以上的蜜才算是好蜜,所以要格外注意那些一天一换地方的“卖蜜人”。

真的蜂蜜都会结晶

“我可以提供几个识别假蜂蜜的办法,先找个杯子倒上半杯水,舀一勺蜂蜜倒在杯子里搅拌一下,如果水很清的话就是假蜂蜜。”老王说,其次通过闻味和试口感,其中最直观的感觉就是 “甜的程度”——糖永远不会甜过蜜,这就是养蜂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假蜂蜜没有纯正的蜜香味。

“不懂行的人大都存在一个误区,一般人认为不结晶的蜂蜜就是真蜂蜜、好蜂蜜,其实大部分真蜂蜜会结晶。”老王说,蜂蜜结晶是一种正常的物理现象,不会影响质量。北方因为冬天气温低,蜂蜜在较冷的地方如果还不结晶,那才叫奇怪呢。

“养蜂的人没什么大财气”

◆苦——家就是一顶帐篷房

52岁的陈长旭16岁开始养蜂,在旁人眼里,他们是追着花四处迁徙的“吉卜赛人”,也有人羡慕他们四季与花为伴、随时可以品尝蜂蜜的生活。不过,现实并没有别人想的那么“甜蜜”。

“看看那些蜜蜂,总是不停地飞进飞出,哪有花去哪,我们就和他们一样。”养蜂人,长期在野外过着飘泊、艰苦、简朴的生活。陈长旭指着身后的一顶搭在路边的帐篷告诉记者,这就是他们“移动的家”,每到一处都要先搭帐篷,吃饭用的锅碗瓢盆都得带着,睡觉用的床铺被褥都得背着,总是还没等在一处逛一逛就又得收拾所有的行囊,转向下一站。

“真正养蜂的是没有什么大财气的。”陈长旭憨厚地笑着说,她养了36年的蜜蜂,一家人也就是够吃够喝而已,年景好的时候能挣下几个,也不过是比打工多挣一点罢了。

为了提早占据有利的位置,陈长旭总是要比丈夫的大部队提前赶到下一站花源地,扎好帐篷、摆好阵势。等到花大面积盛开,她再电话通知丈夫,尽管每一站都能见到丈夫,但总是“他来了我走了”。

与陈长旭相比,祝秀贵则多了几分孤单,祝秀贵如今已经很少跟丈夫、儿子一起外出采蜜,而是定居在青岛的榉林山公园,因此一年中和丈夫儿子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不过三个多月。有时实在太想儿子了,便从箱子里拖出行囊,赶到“一站”和丈夫、儿子会合。住上几天,顺道把前几处打好的蜜带回青岛卖。“再过十天,估计他们就过来了。”祝秀贵盯着老槐树上的嫩芽,自言自语。

◆酸——最怕遇到坏天气

祝秀贵告诉记者,从事养蜂业是靠天吃饭,如果遇到不好的年份,气候反常,蜜源不足,蜂农很可能一无所获。

“我们养蜂最怕就是遇上风雨天。”祝秀贵说,采蜜就一定要有花,如果花多,再加上温度高,那就发财了。可如果遇上连阴天,花落了,蜜没有采到,那不仅没有蜜打,还要拿蜂蜜水来养蜂,甚至会损失不少蜜蜂,那可就麻烦了。

“就像今年,天气冷得反常,有些地方花开得特别晚,到了一处不见花,就得等,这边的花期刚一过,就得马不停蹄地赶路。”祝秀贵说,往年他们仅上半年在南方打油菜花蜜就能有80桶,可今年花开得异常得差,只有往年的十分之一,蜂王浆也从往年的50桶减到了30桶。

“最让人生气的是明明有花,可老天爷不作美,刮风下雨把花都打落了。”就在几天前,祝秀贵的丈夫赶到了河南商丘采槐花蜜,可还没摆开阵势,就接连两三天的风雨,花都被打落了,丈夫只好收拾东西,直奔沂蒙山。由于没有花采蜜,蜜蜂没有东西吃,祝秀贵的丈夫就得拿蜂蜜水喂蜜蜂,这一来一去蜜没采到,还搭进去不少。“今年要是后面几个地方好的话,还能保本,要不就只能赔钱了。”一直脸上挂着笑容的祝秀贵看着榉林山上还没打花骨朵的老槐树,皱起了眉头。

◆辣——蜜蜂死了心疼好几天

对养蜂人来说,蜜蜂则是最珍贵的宝贝。看着自己心爱的蜜蜂死去,是所有养蜂人难过的事情。

“30多年了,和他们都处出感情来了。”陈长旭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都要在南方的油菜花刚刚开放时培养蜂王,选出体态最好的雌蜂,放它出去交配。雌蜂飞得非常高,所有的雄风都争着和雌蜂交尾,但只有高度达到雌蜂的那只才能获得交配权。随后,雌蜂就返回蜂箱,天天呆在蜂箱里吃、喝,繁殖小蜂,蜂王要一年一换。

从蜂王到每一只小蜂,都像养蜂人的孩子一样。陈长旭说,几天前他们在河南采蜜时,一个孩子接连朝着路边的一撮蜜蜂踩了几脚,碾死了好几只蜜蜂,陈长旭的丈夫看到后,立马赶走了孩子,看着地上被碾得不成样子的蜜蜂尸体,在一旁蹲了好一会,心疼了好几天。

尽管祝秀贵、陈长旭已经和蜜蜂打了数十年交道,但挨蜇也是家常便饭。“你去拿它们的饭、拿它们的果实,它们能乐意?”祝秀贵说,为了在上亿只的蜜蜂中不被蜇,大家就得穿上厚衣服戴上面罩。可这毕竟不方便,丈夫养蜂从来不戴面罩,每天三包香烟揣在口袋里,要去整理蜂箱或者是打蜜时,就抽上一根,先往蜜蜂群上吐几口,脸上周围烟厚了,蜜蜂也就躲开了,可这样还是经常被蜇得眼皮、额头都是大包。

◆甜——揭开蜂箱打蜜最开心

养蜂就得挨蜇,可这些小虫同样带给了养蜂人无数的快乐时光。祝秀贵告诉记者,被蜜蜂蜇过的地方会起包,甚至发炎,可也能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等病症。原先她的丈夫膝盖就总是疼,被蜜蜂蜇过几次竟好了。民间素有“蜂蜇”可以治疗风湿病、关节炎、腰腿痛的说法,所以在这里放蜂的时候,常有市民过来找蜜蜂“蜇”病。

蜜蜂带给养蜂人的快乐远不止治病这么简单,祝秀贵说,碰到花盛时,看着蜜蜂吃得肚子鼓鼓的,爬着才能进到蜂箱里,心里就特别高兴。揭开蜂箱打蜜时是最开心的时刻,那一层层厚厚的花蜜,会让一大家子人兴奋。

采蜜的地方必定花源充足,养蜂人也就和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山有花的地方空气就好,养蜂人整日与花、山打交道,心情也比常人更平淡,每天呼吸着最清新的空气,与大自然接触的时间长了,住进有窗有门的房间里,连觉都睡不着。每次进到祝秀贵在榉林山的小平房里,他的丈夫都必须把门窗开着才能入睡。

本版撰稿 于顺

新闻推荐

特级教师助战高考作文,特级教师助战高考作文

时间:5月22日上午10:30地点:在书城五楼多功能厅青岛新华书店集团公司特别邀请北京特级语文教师王大绩举行 “推倒作文柏林墙——决战高考作文”公益讲座,即日起可在书城服务台领取免费入场券,数量有...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辛苦:走南闯北 甘甜:追花逐蜜,辛苦:走南闯北 甘甜:追花逐蜜)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