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青岛市海口路读者于先生阅读本报4月30日刊登的《陪父亲过劳动节》一文后,内心久久不能平复,并致信本报,呼吁广大年轻人:老年人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更需要的是精神慰藉。
于先生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的收入逐步提高,吃穿不愁,生活无忧。按理说,老年人有退休金,生活有着落,赡养老人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但物质上的赡养只是一个方面,老人们更需要的其实是“心灵赡养”。平时和同龄人聊天时,大家最迫切的要求无非就是“生病时儿女能在床边照料”、“遇到跌倒之类的突发事件子女能回来”、“节假日儿女回家坐坐”,但现实中儿女们在这方面做得却远远不够。不可否认,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年轻人肩负着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住房压力等让他们分身乏术,但这些绝不应成为儿女们推脱“回家看看”的理由。
“毕竟血浓于水,毕竟孝重于山。老人含辛茹苦一辈子就是为了能在老年享受‘一家团圆的天伦之乐\’。有儿女在身边说说话、打打牌、下下棋、看看电视,即便是面对面坐上一会儿或是经常从远方打个问候电话,老人们也会感受到一种幸福,一种温馨。 ”于先生认为,在这个物质充盈的年代,老年人就是希望儿女能时常呆在身边。说说话,聊聊天,或者什么都不干,只要面对面坐上一会儿。说白了,“孝顺”其实很简单,只要一杯茶、一句话、一段时光。
“心灵赡养”,正是如此。记者 张磊 实习生 王季平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青岛市市南区老龄办与山东江河海律师事务所联手,走进八大峡街道纬五路社区,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他们深入需要维权的老人家庭进行联访,全面了解老年人具体情况,与老年人建立...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