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芳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崔京浩的一曲《父亲》,好比是我童年的写照,父亲虽然离开我们已经17年了,但每每吟唱这首歌,就止不住流下泪水……
6岁以前最快乐的事就是父亲每天一踏进家门,我就迫不及待爬上他的肩头,两只小手拽着父亲的耳朵,父亲两手拽着我的双脚,在院子里急转,快乐得我们父女俩嘎嘎直笑,也嫉妒得姐姐们直说我不懂事。
我初中毕业当兵那年父亲58岁,虽然在青岛当兵,家就在郊区,但也不能经常回家。每次回家母亲都说,你爹想你了,每晚都唠叨,不停地抽烟,赶快去找,让他知道你回来,准高兴坏了。我就穿着军装到自留地里找,找到后挽着父亲的胳膊往家走,惹得邻居们羡慕不已。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父亲拿出我给他买的好酒和好烟,父亲每次都揭开盖深深地闻一闻,幸福地笑一笑!那一刻,是我最自豪的时候,相信也是父亲最幸福的时候。
军校毕业那年父亲61岁,已经没有了土地不用干农活了,可父亲又开始操起了做生意的老本行。我第一个月拿到工资回家自豪地告诉父亲,我可以挣钱了,您再也不用太劳累了,父亲笑笑,说:你长大了,在外面挣点钱不容易,家里有我呢不用你操心!
老七结婚那年父亲71岁,依旧硬朗的外表,丝毫看不出已经身染重病。其实女儿们都已长大,到了该接受回报的时候了,可倔强的父亲总说等他老了再说,每天依旧忙碌,依旧为孩子们操心,直到彻底倒下,当送到我所在的军队医院时,已经无力回天!
一生忙碌的父亲,先是为了自己的父母、后是为了七个女儿燃烧着自己,从不叫苦从不喊累,直到燃尽最后一丝光亮……父亲不是伟人,但父亲用他的勤劳、他的厚道、他的宽容……,用他一己之力,养活了一家十一人,将嗷嗷待哺的七个女儿健康地养大,为全家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新闻推荐
老同志将享受精神养老专业化服务,老同志将享受精神养老专业化服务
青岛军休服务管理创新实现突破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