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十几年前买了很多青岛权证,花了十几万块钱,后来权证暂停交易了。有一部分权证因为企业上市了我就卖了,还有的权证企业没有上市的,定期有分红。可是威海卫和笙歌这两支权证一点消息也没有,没有分红,钱也拿不回来,企业在威海,我这么大年龄了也去不了,经过多方打听联系,听说笙歌现在也改了名字,我们也联系不到相关负责人,辛辛苦苦挣的钱就这么打水漂了,这可怎么办啊? ”青岛市城阳区70岁的刘女士近日致电本报热线(0532)66610000反映,自从她退休后,为了投资,于1997年买了许多在青岛挂牌的权证,累计十余万元,有青岛本地企业权证,还有威海的几个企业权证。后来由于国家要求暂停交易,青岛权证公开挂牌市场就此取消。
记者就刘女士的情况,联系到青岛市发改委资本市场处的工作人员,他们表示,上世纪90年代,青岛的资本市场迅速发展,青岛及省内部分定向募集股份公司的股权证陆续挂牌交易。 1997-1998年,青岛挂牌的权证企业多达几十家,除了吸引大量投资者外,也帮助很多本地企业开辟融资渠道,托起利群集团、青岛即发等多家品牌企业。然而,市场的红火并没有持续多久,国家政策要求各地“清理整顿”,青岛权证公开挂牌市场被“叫停”。
“市场关闭后,权证企业通过重组上市、回购股权、分红派息等方式弥补投资者损失,但是现在许多企业经营都非常困难,如果股民找到愿意接受权证的投资者,可以到青岛市股份制企业股权托管中心办理过户手续,前提是原来的企业还没有倒闭。老年人在投资过程中,一定要明白市场是有风险的,入市需谨慎,不要轻易听信他人意见,不然很有可能将辛辛苦苦挣到的钱打水漂。 ”青岛市发改委资本市场处的工作人员说。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回眸改革开放三十年,青岛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区规模扩大,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我就曾经先后亲自参与华钟制药厂、错埠岭小区基础土石方、青黄高速路开通、海泊河两岸改造、水晶城前期开挖、崂山...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