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众
2007年以来,单县坚持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先后引进了投资64亿元的舜亦新能源、投资20亿元的宇泰光电、投资12亿元的晟天太阳能等30多个过亿元的高新技术项目融入县域经济发展。近日,记者深入单县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采访,看该县如何——
2010年6月,单县舜亦新能源公司铸锭车间,技术工人张健率正在全神贯注地盯着液晶显示屏,监看着生产工序:铸锭炉中,大块硅料正在被融化,60个小时之后,它们会乖乖地结晶为固体,形成一个长宽分别为85公分、高25公分的硅锭,再经过酸洗、切割等工艺流程后,形成太阳能电池板原料,进而建设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系统。
“现在我们的切片机已经购置安装完毕,可以马上投产,由于进口设备非常昂贵,我们整个项目投资将高达64亿元。”单县舜亦新能源市场部经理时嘉恒对记者说,“我们太阳能多晶硅片项目,多项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建设规模为800兆瓦晶体硅、非晶体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将成为国内单线规模最大、单位产能投资最少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之一。”
无独有偶,在单县,宇泰光电项目达产后可年生产LED节能路灯30万套,伟创工业年产100兆瓦的单晶硅切片等项目也几乎同时落地。晟天太阳能工业园在单县干的也是风生水起。这个项目将实现从原材料石英砂加工到部件生产和组装太阳能热水器成品一条龙生产,目前已经落地建设了巨丰风电设备制造项目。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全县形成2000兆瓦生产规模,打造单县新能源优势品牌。
夜幕降临,记者漫步在单县湖西路财富广场、幵山公园、东沟河景观长廊等地,由这些新能源企业生产的一盏盏LED节能灯和太阳能灯光彩夺目,美不胜收。据了解,这样的灯单县县城已安装了2100余盏。城市建设中大量运用新能源,是这座城市正把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增长极”的一个例证。
“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以高新技术为支撑。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形成了单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新特色和优势,成为了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抓手、主力军。”县委书记王永江说。近年来,单县县委、县政府认真分析当今经济发展趋势,提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紧紧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契机,以新能源产业为龙头,带动全县经济运行质量全面提升。县里先后出台了 《关于加快推进单县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单县太阳能工业园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综合利用太阳能能源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截至目前,全县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由2006年的1家发展到5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由2007年的1家发展到18家,其中省级3家。新增省级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2009年,全县万元GDP能耗降幅达到6%;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产业产值63亿元,同比增长56.1%。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单县集中要素资源,建成了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为高新产业成长搭建起发展平台。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力度,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对接,已有34家企业与21所大学、12家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舜亦新能源与江苏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等国内著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尚舜化工与青岛科技大学共同创建了研发中心。
目前,单县初步形成了以多晶硅、单晶硅、LED封装和光伏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太阳能利用和装备制造、环保发电、制浆造纸、煤电化工等产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基地框架。尚舜化工有限公司的“不溶性硫磺新工艺”,乾元镍材料有限公司的“精炼、还原、熔分镍材料”,分别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全县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其中拥有发明专利的项目11个。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