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理财专讯 启动权证回购的华侨实业,在昨日首个回购日遭遇“寒流”:全天不到8000余股回购,如此“冷清”的局面让人颇感意外。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很多股东之所以对华侨回购“不感冒”,有人是出于对公司日后的上市强烈预期而不舍得“出手”,而也有人则是嫌回购价太便宜而不肯“割肉”。
回购首日相当“冷清”
根据青岛华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2月2日发布的 《关于收购青岛华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原挂牌流通个人股的公告》,从昨日起正式启动权证回购,但记者昨日从青岛市股权托管中心了解到,昨日上午回购近乎“零成交”,直到下午,才有三四名股东前来办理回购业务,但全天成交总量不过8000余股。记者注意到,本次华侨实业的回购时间从昨日起一直持续到12月31日止,回购总量为100万股,达到收购数量或收购终止时间后将不再办理收购手续。
股东质疑公司“没诚意”
记者了解到,在青岛权证市场,华侨实业股价近期曾蠢蠢欲动,两个月前华侨实业的成交价为1.95元。现在,最高的买入价已经达到了2.8元,只不过最低的卖出价均在6元以上,比较难成交。根据回购公告,此次回购价格为2.92元,基本与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相差无几,而这也成了昨日回购遇冷的主要原因。
“按照华侨实业公司2010年每股净资产,价格应该在2.80-2.90元之间,这个价格算什么?”股东马先生一直持有华侨实业的权证,看到回购公告后,马先生只有一个想法:“这个价格打死也不能卖。”他给记者分析道:当时股东大会通过的回购方案是按照净资产至净资产1倍的价格,2009年华侨实业的每股净资产是2.77元,每股分红0.20元后,还是2.57元,2010年每股收益应该在股权托管中心0.25-0.35之间。就是按照净资产50%的价格,也应该在4元以上。他认为,此次回购价定在2.92元,说明公司是没有任何诚意的。而另一名股东胡先生则表示,他1997年买入的成本在7.5-8.2之间,如果按照这个价格出让,相当于“割肉出局”,损失太大。
股东不舍得割肉卖出是导致华侨回购遇冷的重要原因,而也有部分股东则寄希望于公司的上市预期。股东刘先生就表示,出于对海尔集团规范管理和集团董事长企业家精神的长期看好,不愿意在这个价格上出让。“我觉得华侨早晚要冲击上市,反正现在这个价格也太便宜,不如等着上市再分享其带来的丰厚收益。”
对于回购首日的情况,华侨实业董秘刘先生在接受采访时称:“回购公告已经发布,至于回购情况如何不方便做任何评论。”而针对股东对回购价格过低的质疑,刘先生则称,该回购价格是公司董事会制定的,是否参与此次回购是股东的权利。 (记者 崔菁菁)
新闻推荐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区冬季清雪工作通告,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区冬季清雪工作通告
为确保城市生产生活秩序正常运行,维护良好的市容环境,现将2010-2011年度市区清雪工作有关要求通告如下:一、本通告中的市区是指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以下简称“...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