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棘洪滩东毛社区邀请1976年下乡的知青回家看看,知青们也都有返乡探亲的心愿和打算,可惜的是34年来大部分人失去了联系,想要凑齐还真挺难。“看了早报寻找知青的报道,我很感动也很激动,没想到这么多年大伙还记得我们。”昨日,老知青彭子福给早报热线打来电话说,他们这批知青都各具本领,有人会做饭,有人会理发,还有人会做衣服,而大厨王永财可是做的一手好饭,他可一直记挂着呢。
城阳东毛社区
知青穿衣打扮都很时髦
“这么多年了,大家基本都失去了联系,没想到有一天还能再相聚。”彭子福有些激动地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厨王永财了,那会大家都是些十七八岁的小青年,哪有人会做饭,幸亏有了大厨王永财,他为人谦和,做饭确实有两手,虽然那时没什么好吃的,可是在王大厨的精心调制下,知青们吃得很开心,再见面的话得让他再露一手,不知手艺是否有退步。
彭子福说起插队的事特兴奋,一个劲地说“特别热闹”,一群年轻人和村民们聚在一起干活,虽说要下地锄地、推小车、挖猪圈,干得可是不亦乐乎。让他一直念念不忘的是知青们开办的理发铺,因为在城里时他就学过理发,剪出的发型也很赶潮流,特别受村民和知青们的喜爱,村里的一些小年轻,也跟着知青们赶时髦,到理发铺找他剪个新发型。知青当中有不少巧手,买布料自己裁剪自己做,什么喇叭裤、鸡腿裤,什么流行就做什么衣服穿,有些人家里穷,买不起新布料做衣服,就拿来旧裤子改成喇叭裤,穿到身上可恣了。“村民们都来找我做衣服,我们可真的带动了村里的流行潮流呢。”彭子福笑呵呵地说。
“呵呵,一转眼我们都老了,那会的岁月真是太有趣了。”彭子福说,几年前他还在错埠岭见过宫联成,可是没联系了,如果大家都能聚齐就太好了。
原胶县沽河
迟耀萍你在哪里
“连续几天看了早报关于知青的报道,也勾起了我对那段岁月的怀念,虽说我不是知青,却一直想找曾到我们那里插队的知青迟耀萍。”昨日,胶州李哥庄的叶黎明急切地说,1971年有批知青到原胶县沽河公社插队,几名知青被分到了公社的铁木场工作,迟耀萍和她哥哥就在其中。“我每次回镇上,况师傅就对我提起她,说让我一定得找找,大伙都挺想她的。”叶黎明说,那个年代大家的感情都特别单纯真挚。他们希望能找到迟耀萍,邀请她回乡看看。
如果你是迟耀萍或认识她,可以拨打早报热线82888000联系;如果你是1976年下乡到棘洪滩东毛家庄的知青,愿意回去看看,也请联系我们。
记者 吴帅
一起寻访第二故乡
在上世纪那个特殊的年代,知青们上山下乡开始了他们漫长的插队落户生涯。在那段难忘的岁月里,在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环境下,他们得到了锻炼,而那段生活成了他们人生中一段不可磨灭的回忆,那个地方也成了他们人生的第二故乡。当年插队的乡村如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你是青岛知青,想回到曾经插队的地方看看,或者你们村里曾经有知青住留,想邀请他们回去看看,都可以拨打早报热线82888000和我们联系,希望能帮你找回当年的伙伴和故事。
新闻推荐
“这是一场投资领域的变革,是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刘文俭昨天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昨日起实施的内...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